南方供暖应寻找更绿色节能模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佚名 2013-01-11 09:25:06
专题
暖通空调在线编辑本次“供热计量改革”专题时,感觉到这个关系到家家户户利益的改革话题还真得“老生常谈”下去..
在供暖这一民生问题上,显然不能简单地只计算投入高的经济账。当前,许多地方的经济实力已经较为雄厚,让老百姓温暖过冬,当是应有之义。
每年一到冬季,就会出现南方需不需要供暖的讨论。今年,最冷寒冬终于引发这一话题在网络和媒体上集中爆发。尤其是南方的网民,纷纷在各大论坛灌水呼吁,南方的媒体也竞相不惜版面,讨论在南方集中供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调查显示,超八成网友力挺南方供暖。作为一个南方人,记者也深刻体会过南方冬天的阴冷。可以说,相同的温度下,由于南方空气湿度大,人体感觉在南方会比在北方更加阴冷,况且,北方几乎家家有暖气,在北方过冬要远比在南方舒适。
但是,反对南方集中供暖的意见也不少。“寒期短”、“成本高”、“能耗大”、“污染重”,成为人们反对南方集中供暖的主要理由。记者也有亲身经历,南方有些城市寒期较短,寒冬冷春也就两个来月,不像北方那么长。所以,有人认为,最冷的日子开开暖炉、空调,凑合着就过去了,大可不必耗费巨资去弄什么集中供暖。也有人认为,在完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大规模投入集中供暖工程,反倒不如将供暖工程的刚性投入省下来,在加强民生能源调度的同时,直接给居民发放寒冷补贴。
现在看来,南方供暖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能耗和成本投入上。国内建筑节能领域知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对媒体表示,如果将北方集中供暖的方式在全国复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挑战。2020年前,中国建筑能耗增量最大的一块就将是南方采暖。
在没有供暖的情况下,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只好采取五花八门的方式解决御寒问题,包括空调、电暖炉、电热毯等已经被广泛应用的方法。这些供暖方式虽然满足了居民个性化的供暖需求,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这些方式不仅能耗大,有的甚至还存在安全隐患。
所以,在供暖这一民生问题上,显然不能简单地只算投入高的经济账。新中国刚成立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制定了秦岭—淮河分界供暖线。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条线该不该调整?
当前,许多地方的经济实力已经较为雄厚,让老百姓温暖过冬,当是应有之义。随着技术进步,南方集中供暖的起点较高,完全可以采取与北方不同且更加节能的供暖模式。
因此,在讨论南方是否供暖这个问题时,其实更应关注的是如何供暖才有效率,才能更好地兼顾节能环保。
首先,有关专家认为,供暖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涉及规划、建筑、能源、财政、技术、人才等方方面面,因此,南方供暖不能仓促上马,应当“谋定而后动”。政府需要尽快制定出台适应南方城市的供热管理办法,规范供暖市场。
其次,在南方供暖实践过程中,要寻求最合适、最经济的方案。从目前上海、武汉、合肥等地的探索实践看,分布式供能系统和热电联产是比较理想的两种模式。还应积极探索利用太阳能、水能等新型清洁能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最后,比起大规模实施集中供暖改造,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加强建筑的保温性能更切实际。另外,北方现有的粗放型集中供暖方式也亟待完善,应推广按照热量付费的供热方式实施供暖。 |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热门阅读: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