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上午
|
会场
|
图片
|
会议内容提要
|
分会场1
|
|
“地源、水源、污水源热泵技术应用”研讨会
主席:潘云钢 教授级高工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高士清代表的发言重点针对采用原生污水作为冷、热源的水源热泵系统,提出了关键环节是污水换热器,并以水质分析、过滤与清洗、换热器材质以及维护运行管理几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朱金鸣代表的发言介绍了采用江水源热泵的项目,对气象、水温、水质、潮汐及水文以及河床特征5个要素进行了叙述,并对工程的方案评价、能源利用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介绍。朱清宇代表以施工、设计、基础数据,地下换热器设计、回填、设备及系统配置等方面结合工程实际,介绍了对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应用及研究情况。余俊祥代表介绍了某个使用单井抽灌方式的项目的空调系统。尤晶代表介绍了奥运村再生水污水源热泵的方案、基础数据、水源保障、水质、投资与节能效益以及运行管理的研究成果。刘俊代表对结果项目对土壤热响应测试与模拟、区域环境模拟等方面对地源热泵系统换热器进行了研究。并对全年冷、热平衡情况进行了分析。刘逸代表就“太阳能+土壤源热泵”的复合能源方式的特点、适用性能相关问题作了发言。
会议内容全面,涉及到污水源、地表水源、土壤源、地下水源、及复合能源五大方面,内容丰富。各位代表以自身不同角度去深入研究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法。对于水(地)源热泵系统在我国的正确合理应用,以及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分会场2
|
|
“HCFC22替代方向”研讨会
主席:杨昭 教授 天津大学
会上各位专家分别就R22替代方案及相关技术有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国际国内的形势及研究的应用背景,选择原则及安全问题,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报告后大家分别进行了提问,气氛极为热烈。
此研讨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大家对当前的形势和我们的对策有了一个较为客观地认识,同时对相关的技术问题也有了更为清楚和全面的理解。
|
分会场3
|
|
“冷藏保鲜新技术”专题会议
主席:包建强 教授 上海水产大学
1. 冰温贮藏保鲜关键技术论文从冰温保温的原理、关键技术及所研究的成果进行了介绍,论文对推动我国的冷冻冷藏工艺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2. 冻藏黄鳍金枪鱼背部肌肉T.T.T. 曲线的研究论文,介绍了日本金枪鱼的加工工艺过程,并结合研究成果介绍了金枪鱼背部肌肉在不同温度下的TVB-v持水能力的介绍,对指导我国金枪鱼的冻藏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3. 利用冷凝热连续(交替)除霜的快速冻结装置的研究论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快速冻结装置的改造措施,节能率达到了30%,同时也可以减少除霜过程中水的使用。
4. 米粉、绿豆粉及黄豆粉的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论文介绍了 法测量方法在种子粉中的运用,测量了米粉、绿豆粉、及黄豆粉的导热系数,通过回归得到了它们随成分的变化及温度变化关系;对指导这些产品后加工有指导意义。
5. 直接浸渍冷冻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论文介绍了直接浸渍冷冻方法中运用冷冻液、冷冻机理、机理研究现状及在食品加工中的运用现状,包括技术、节能质量及运用中的问题。
6. 罗非鱼真空冷冻干燥过程及其升华干燥能耗的实验研究论文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技术手段及实际结果和结论,分析了影响冻干的因素,得出了最佳的冻干工况。
|
|
“冷库用新型制冷系统”专题会议
主席:徐庆磊 教授级高工 / 吕济民 教授级高工 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
专题介绍的内容紧密结合了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当前冷冻冷藏业的发展情况,报告内容新颖,主题研究有一定深度,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加强了同行之间的沟通和相互了解。
|
分会场4
(6号厅)
|
|
“我国制冷空调产品能效测试”研讨会
主席:张华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
张明圣的报告----制冷空调设备能效评质方法的最近进展解读了当前和今后我国标准工作要做的几件大事,介绍了我国能效标准的制定过程,能指导行业发展。
李红旗报告----家用制冷器具的能效分析与节能从两大部分(冰箱、空调),多个方面和角度介绍了冰箱空调能效的影响因素和改进的先进技术。报告内容翔实。
|
|
“空调系统的节能设计及手段”研讨会
主席:郎四维 研究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
施敏琪先生介绍了通过冷水侧和冷却水侧的大温差设计减少空调水系统初投资和运行能耗的情况,探讨了一次泵变流量系统应用的若干问题。
贾晶先生主要介绍了特灵空调对绿色节能技术的推动及成就。
会场气氛很好,参会者听讲认真,提问及讨论非常热烈,互动良好。
|
11月6日下午
|
分会场1
|
|
“多联机技术应用与发展”研讨会
主席:石文星 副教授 清华大学
研讨会共有8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主要介绍了多联机现场测试方法研究和产品新技术交流,特别是从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等邀请到的4位专家交流了多联机现场性能测试方法研究状况,从现场测试的必要性、方法筛选、方法应用、实测效果进行了全面阐述,给参会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兴趣,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研讨会邀请了格力、大金和艾默生公司对近期各企业的新近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特别是对多联机热回收应用、蓄能性能、低温空气源热泵多联机技术方案和应用效果进行了汇报;最后,由清华大学汇报了多联机部分负荷特性的研究成果,使与会人员对多联机性能存在差异有了新的认识。
|
分会场2
|
|
“公共建筑节能和低能耗建筑”研讨会
主席:李先庭 教授 清华大学
会场共有三个报告,分别从微能耗建筑,公共建筑节能调研、检测和分项计量、问题分析等方面展示了近年来在建筑节能方面的进展。
清华大学李先庭教授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在奥运村“三大理念”展示中心微能耗建筑中所采用的能源系统以及采用该系统后的各种能源消耗指标。该工程一方面在被动技术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高性能围护结构(墙和窗)、自然通风、自然采光等,使得该建筑的能热负荷远小于同类建筑;另一方面,在冷热源和系统方面也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使得系统总效率保持很高的水平,从而实现整个工程的微能耗。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杨建荣博士就上海市大型公建节能技术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报告首先介绍了上海建筑节能面临的形势,目前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采用的方法,接着用几个具体的案例展示了在公共建筑节能方面开展的工作。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魏庆芃博士从实际运行能耗数据来谈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节能。报告在简要介绍清华大学在过去一年公建节能方面开展的分项计量工作后,重点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中美两个大学校园办公楼的运行调节比较;(2)分项计量数据分析。
|
|
“空气源热泵技术”研讨会
主席:马国远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针对空气源CO2热泵热水器核实和寒冷气候区用的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研究开发作了全面的交流,交流内容体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产品开发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分会场3
|
|
“燃气热泵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讨会
主席:张小松 教授 东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冯自平教授(博导),题目:GHP市场技术研发现状,结合他们研究和产品开发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同济大学空调与燃气研究所秦朝葵教授(博导),题目是:天然气发动机制冷空调及其试验研究,重点结合他的实验介绍了天然气冷水机组的性能及其与除湿空调的结合情况。天津大学方筝博士代表杨昭教授作了燃气和热泵全年性能优化研究,从建筑物热负荷特性能够与燃气热泵特性探讨了全年性能优化的必要性和做法。东南大学的张小松教授(博导)介绍了燃气空调热泵的新流程和技术创新,重点结合运行研究和实验,探讨混合动力循环燃气热泵空调的优势和性能及其新的流程。
|
|
“热驱动及其他制冷技术”专题会议
主席:陈光明 教授 浙江大学 / 王丽伟 副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
主要介绍了吸附冷冻技术及其应用、多管束水平降膜吸收模型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应用、新型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暖机的开发、Einstein制冷循环中混合工质的状态方程法研究、利用汽车冷却废热驱动的喷射式汽车空调器、冰箱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实验研究与分析、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在中原地区的应用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
分会场4
|
|
“蒸发冷凝技术在中央空调中的应用”研讨会
主席:朱冬生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本次会议专题讨论蒸发冷凝作为一种高效换热技术应用于中央空调的排热系统。
1、 华德工业公司李光明介绍了蒸发冷凝的中央空调系统在药厂、网吧和大型建筑学术交流中心的应用,达到了节能20~30%、节水和对建筑和谐友好的功能。特别是替代冷水塔方面具有减少噪声和美观环境的功能。
2、 华南理工大学的四篇论文从基础理论、计算机模拟和实验研究三个方面论述蒸发冷凝的节能特性,对于行业发展蒸发冷在空调中的应用起到指导作用。
|
|
“零费用冷却技术”研讨会
主席:黄翔 教授 西安工程大学
各位专家紧密围绕“零费用冷却技术”专题,以冷凝热除湿空调技术、冷水机组自由冷却技术、双级 蒸发冷却空调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利用室外高焓空气降低室内负荷的空气调节阀、闭式冷却塔的接能效应及其发展前景、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讨。通过热烈讨论大家达成以下共识:
1. 零费用冷却技术在节能减排中大有可为。
2. 蒸发冷却应该与机械制冷相结合才能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
3. 冷水机组的自由冷却技术实用性很好,应大力推广使用。
4. 应尊重本领域前人所做的工作,加强合作,和谐发展。
5. 应脚踏实地地搞研究,潜心做事,切忌急功近利。
|
11月7日上午
|
分会场1
|
|
“制冷空调的数字化设计”研讨会
主席:丁国良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1. 丁国良报告“制冷空调设计中的仿真与优化设计”,介绍了中央空调机组、换热器、空调器、热泵等装置的性能预测与优化设计技术,对于提高整个行业的设计水平有指导作用,现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2. 谷波报告“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结好了制冷系统及其各种不同部件,如何建立产品的性能数据库。
3. 杨天报告“多功能建筑空调系统能耗分析及优化设计”介绍了用dest软件计算建筑能耗,提出了系统设计的一些建议。
4. 韩星“利用冷凝器热回收的复合除湿空调系统热力学模型及除湿能力分析”分析了不同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建立除湿系统。
|
|
“中央空调系统节能技术”专题会议
主席:谷波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 / 马国远 教授 北京工业大学
1、金香菊介绍了利用低品位余热的冷冻站节能技术。
2、熊若虚介绍了大温差高温热泵研究。
3、王井丰介绍了小型家用热泵型蓄冷空调系统研究。
4、贾晶介绍了新型节能除湿转轮的研究及应用。
5、朱慧敏介绍了低温地热能梯级利用供热制冷系统季节能效初步试验分析,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6、李准介绍了商场用热虹吸管热回收机组的运行经济性分析:对热回收机组的推广应用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7、程卓明介绍了小型中央空调室外机安装方案对建筑节能的影响分析。
|
分会场2
|
|
“热泵技术在空调中的应用”研讨会
主席: 郎四维 研究员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潘云钢总工根据几十年设计工作经历与经验,介绍了水系统设计工作中的一些重要体会,指出常见的设计误区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同济大学张旭教授介绍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即二种多联机(变频、数码)的对比,评价多联机的能效方法,注意的问题以及大规模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姚扬教授主要介绍了水环热泵系统的特点、优缺点、以及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
|
“强化换热技术”专题会议
主席:厉彦忠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 朱冬生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
本专题会议内容有以下三方面:
1新型换热结构的换热性能研究
2换热设备结构优化及优化方法
3换热工况变化对传热的影响
|
分会场3
|
|
“液化天然气冷能的综合利用”研讨会
主席:王宝龙 博士 清华大学
会场宣讲论文四篇,分别为:中国LNG冷能利用技术与产业的发展——顾安忠,教授,上海交通大学;LNG冷能回收与高效利用研究进展——厉彦忠,教授,西安交通大学;LNG冷能的梯级利用技术——王宝龙,博士,清华大学;利用LNG冷能的冷冻冷藏库设计——杨培莹,研究生,上海海事大学
顾安忠教授从基础和国内外形势层面上系统地介绍了LNG冷能利用在中国及世界上的发展情况。厉彦忠,教授主要介绍了对LNG冷能利用的热力学及技术分析。杨培莹主要介绍了利用LNG用于冷冻冷藏的理论及实验研究。王宝龙以深圳大鹏湾为例介绍了LNG冷能的梯级利用技术。
学术年会第一次设置LNG冷能的专题,一方面适应了LNG发展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鼓励了国内学术机构和设备厂商的研究开发,对中国的LNG冷能利用有着长远的意义。
|
|
“蓄冷蓄冰新技术”专题会议
主席:樊拴狮 研究员 广东能源所 / 方贵银 副教授 南京大学
蓄冷蓄冰新技术能够起到电力负荷“移峰填谷”的作用,使电力负荷需求侧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对我国的节能减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会议内容既有 蓄冷技术现状和发展的报告,总结了我国蓄冷空调技术发展过程和趋势,又有蓄冷空调新技术的研究报告,阐述了我国蓄冷空调新技术的最近研究成果,对我国蓄冷技术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分会场4
|
|
“室内空气品质、热舒适及人员工作效率”专题会议
主席:沈晋明 教授 同济大学 / 王沣浩 副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
本分会场主题“室内空气品质、热舒适及人员工作效率”是建筑节能的前提。
同济大学沈晋明介绍了标准ISO/DIS 16814 《建筑环境设计—室内空气质量—人居环境室内空气质量的表述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刘晓东介绍了关于层式通风下办公室气流组织特性的实验;东南大学王婧介绍了房间空调系统的动态特性及控制分析;天津商业大学宋丹萍的报告是实验研究具有单面垂直热源室内自然置换通风热力分层特性;安徽工业大学孟秋敏的报告题目是外墙构造和窗墙比对变频空调房间采暖能耗及PMV的影响。
|
|
“制冷空调装置新技术”专题会议
主席:解国珍 教授 北京建筑工业大学 / 张华 教授 上海理工大学
1.大连水产学院程有凯教授。报告:应用型自动复叠制冷样机研究与实验。本研究内容国内多家在研究,在科研、产业化方面需要进一步专题研究。
2.格力制冷研究院刑淑敏:毛细管内R-22流量实验及实用关联式选择。研究中有理论和实验数据,找出通用关联式。
3.上海理工大学宫晓彬:压缩冷凝机组测试系统的恒温室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4。上海日立压缩机有限公司朱廷灿:旋转式压缩机变压比工况下高效节能特性解析
5.上海理工大学,李国云:生物型添加剂对R22空调器性能影响。
6.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童蕾:三温混联制冷循环的多温区
7.新的线性压缩机的控制问题。
8.热泵热水器中毛细管的问题研究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