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前,房地产价格经历了较长时期的大幅上涨,出现了泡沫化倾向,2008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价格又随着经济的下滑而回落,到今年5月份前后出现了反弹,这是否构成了房市长期回暖的信号呢? 我个人看,目前楼市的情况,更多的是之前积累的刚性需求的释放。从2003年至2008年,中国经济已经连续6年高增长,人们的收入提高,为了购买住房也积攒了相当一部分储蓄。但是由于之前房价的不断上涨,有购房需求的人,一直在持币观望,希望房价降下来。但结果是房价不降反升,最终在刚性需求的支撑下,很多人还是选择了购买。 但是,销售的短期上涨,并不意味着房市长期回暖。判断楼市的走向,要放在宏观经济环境来看,不能只看楼市内部的这些指标。楼市的这些指标无法反映较大的宏观经济转向,只能表明楼市在一段时间内的一些小波动。从宏观经济环境的角度,总体好转的趋势并不明显。经济还没到底,楼市不可能见底。从宏观经济数据来分析,今年3月份全国发电量同比下滑0.71%,4月份的发电量同比下降3.55%。这些数据表明短期内,经济下行的压力继续增大。从宏观环境回到对房市的分析,目前有将近一半的购房者是用按揭来购房的,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个人预期收入的前景会受到负面影响,购房需求也受到影响。现在宏观经济的未来走向仍不明确,在经济尚未企稳的情况下,房市的走向也面临着很强的不确定性。 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造成楼市回暖的主要动力,例如购房贷款在贷款增长中占比在提升,我看还不能完全这么看。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拉动增长。增长是财富的创造过程,人们的收入都是从经济增长当中获得的。但现在有一个相互矛盾的情况:一方面贷款投放的增速很快;而另一方面经济启动的迹象却并不明显。 在此次启动经济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和以往历次经济增长都不同的现象:投资上去了,工业下来了。在过去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采取的基本模式是以投资拉动工业增长。但目前,大量资金的投入主要是加速现有项目的完成。全国大概有20万亿规模的在建项目,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投资需要完成,之前一段时间投资商因为受到危机影响,加上资金链紧张,相当一部分定单下给了生产企业,到结算时却付不了钱,设备生产出来就成为企业库存。 但现在贷款一放松,资金给了生产商,实际上生产商并没有增加生产,而只是一个去库存化的过程,即把已产出的产品发货销售。所以,这就意味着贷款投放之后,去库存化导致投资完成额的上升,而工业生产却不增加。这些投资实际上是延续了原来的产业结构,原来的产业结构是一个过剩的结构,是产生不了效益的。产生不了效益,劳动者的工资就增加不了。所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只是维持了原有的生产过剩的结构,那么对于提高居民收入、房市回暖,都不能构成根本的支撑。现在的购房是实现前一阶段抑制的需求,而并不是当经济持续增长,人们收入普遍增加所产生的新增需求。 这一判断并非否定把刺激购房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而是提出经济增长的基础还没有稳固的时候,房地产市场的反弹就是有限的。货币政策与其他启动内需的政策对刺激楼市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发挥的作用会很有限。因为,当宏观经济没有稳固时,刺激楼市无非是鼓励人们去买房子。尽管在税费等方面政府能够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但买房子还是老百姓用按揭贷款去买,这些优惠和用几十年的时间付房贷的压力相比,还是微不足道的。消费者会把这个帐算清楚,到底要花多少钱,背不背得动贷款的负担。如果工作和收入的预期不好,购房者还是要等等看。所以,针对楼市的这些政策并不能产生非常大的刺激,关键要让宏观经济进入稳步上升的阶段,房市才会看好。 如果说政府想要把房地产作为在短期内启动内需的重要举措,那么有一件事是可以做的,就是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一个社会总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买不起商品房。我曾经做过一个估算,我们城市在这一轮经济增长之中,大概有40%的城市人口的收入增长低于房价增长,也就是说他们永远买不起房。对于这些居民,全面市场化的道路就有问题,政府需要用公共福利的形式,把居住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来提供给他们。现在政府在推进廉租房,中央每年对廉租房的投入不断增加,目前解决了约5%的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但覆盖面还比较小,比较理想的覆盖率是50%,如果有一半的城市人口居住在保障性住房里,就会对商品房市场产生很大的减压作用。保障性住房的推进是一个长期工程,从现在开始每年进行一定量的投入,就会逐渐覆盖更多的城市中低收入人口,能够推进城市化,打开更大的经济需求。从这点看,虽然目前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在4万亿元刺激计划中已经占了十分之一,还是不够,还应该加大。 今年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1%,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28个百分点,比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22个百分点,是1998年以来同期最低水平。购置土地面积和商品房新开工面积继续负增长,且降幅增大。从这些情况看,房地产市场似乎已经陷入了困境。但我相信,这个困难是暂时的,楼市价格的回调也是暂时的。从长期看,中国房地产市场有着巨大的增长前景,而且楼市价格在经济增长走稳后会率先反弹。 这样的前景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与房地产业的特殊性决定的。我们的土地政策要保住18亿亩耕地不动,同时到20年后的人口高峰时还要增加2亿人口,其中85—90%的人口要进城,将增加8亿城市人口。要解决8亿新增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和现有4亿城市人口的住宅条件改善问题,就必然会拉动一个巨大的房地产市场。同时,从国际经验看,在发达国家财富积累形态中,有三分之二是房地产,也说明了在未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广大。 要创造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广阔前景,就必须把住房问题放到城市化的背景下来考虑,这不仅是发展房地产市场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要求,以及摆脱当前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的短期要求。 城市化能够创造的需求是非常庞大的,这个需求被压抑了60年。从建国以来就是以牺牲城市化的方式搞工业化,改革开放后的30年,还是继续这样的模式,城市化的需求被长期压制,一旦被释放出来,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巨大的。 以前的高增长前景是建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在外需急剧膨胀,美国经济不断的虚拟化,贸易逆差能够有持续拉大的能力,美元资产稳步上升的背景下,现在这种环境已经不存在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经济还有下滑的可能,如果不进行结构上的根本调整,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会不足,还有可能变成一个“W型”趋势,即在外部环境继续恶化的同时,又没有长期的、根本性的应对危机的措施,而且只是把这场衰退看成是一个短期的、温和的衰退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使经济有短暂的上升,但不可持续,反反复复地徘徊。总之,如果在不触动原有经济结构的基础之上来考虑出路问题,是不行的。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