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在中国谈及地暖,可能连专业建筑设计院的总工都知之甚少。然而,经过近30年的发展,尤其是伴随中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历程,地暖因其节能、舒适等优点逐渐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在大江南北新建建筑的采暖系统中成为主流采暖末端。 中国地暖行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离不开早期地暖事业拓荒者的艰辛努力。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张欣老人和地暖行业的故事。30年前,张欣是中国率先接触地暖,并把欧洲地暖引入并应用在中国地暖工程中的人。张欣当时引进、吸收、推广地暖的艰辛和不易,值得后人铭记。 学习德国技术,召集全国首次地暖“江湖”大会 尽管具备现代地暖特点的供暖方式在中国至少有600年以上的历史,但以化学管材作为末端系统的现代地暖系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从欧洲传入中国的。而张欣,正是当时将欧洲现代地暖引入中国的关键人物之一。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京市科委组织专家到国外学习,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了几十年、即将退休的张欣获得了这次去欧洲学习的机会,并亲自协助组织了那次去欧洲学习地暖技术的活动。 当时,张欣一行先去了芬兰,然后去了德国。其间,她们详细地考察了与地暖相关的技术、产品、加工过程和施工流程,耳闻目睹了地暖在欧洲国家应用的状况。受欧洲国家地暖应用状况的启发和鼓舞,张欣决定将德国全套地暖技术引进中国。 当时,地暖在中国还是新兴事物,国内似乎没有人了解它。究竟该如何把德国的地暖技术引入中国呢?后来张欣经由香港的一家贸易公司,与德国某公司建立了联系。随后,张欣邀请这家德国公司派出技术人员专程到北京介绍地暖知识。此后在张欣的推动下,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地暖技术推广会在北京燕京饭店召开。让张欣遗憾的是,她竭力推动的这次会议,自己却未能出席。因为她当时还属于“极左路线分子”。按照相关规定,她不宜出席这类会议。于是,张欣只能委托她的同事黄工代表她安排这次会议。 北京的这次地暖技术推广会开完之后,张欣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当时中国没有现成的地暖工程和资料可以借鉴,甲方对此更是一窍不通,该怎么在中国继续推广地暖技术呢?那时,人缘极好、公关能力极强的张欣想到了一位在国家旅游局任职的老友。当时,国家旅游局正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建设国际会议大厦。张欣对她的这位老友说,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建筑供暖都选用了地暖。日本和韩国百分之七八十的住宅都采用了地暖。欧洲不少国家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使用地暖。所以她希望石家庄国际会议大厦也安装和应用地暖。得到了这位老友认可的张欣,马上协调相关单位在石家庄国际会议大厦的一楼大厅中预留12厘米高的安装空间。接着开始着手策划中国第一次以“地暖”为主题的“江湖会议”。为此,她逐个邀请各地建筑设计院的技术负责人在指定时间,到石家庄国际会议大厦听取地暖技术讲座并现场观摩地暖系统的铺装。 后来,张欣在设计好石家庄国际会议大厦一楼大厅中的地暖施工图纸后,开始筹备老外现场施工、国内设计院总工现场观摩和学习的事宜。为了便于国外施工人员和国内工作人员的沟通,张欣特别邀请当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杨总工当翻译,还专门安排了摄影师前往石家庄拍摄影音资料。 让张欣没想到的是,在北京去往石家庄的火车上,张欣借来的摄像机被偷了。张欣至今仍能记得当时自己得知摄像机被盗时的反应:“感觉脑子里嗡嗡作响,这可怎么办啊?”幸运的是,虽几经周折,张欣总算在石家庄的一家工厂里借到了摄像机,压在张欣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这才着了地。 1984年的一天,来自全国各地设计院的总工以及部分外籍人士,共七八十人前往石家庄参加了这次地暖技术会议。而这次会议的几乎所有会务工作,全靠张欣和她单位的会计两人落实。张欣回忆说:“当时可把我俩累坏了。”但这次会议让参会人员感到很新奇,被认为很有专业价值。这让张欣感到自己的劳累是值得的。 那天开完技术会议后,德国的技术人员便开始在石家庄国际会议大厦的一楼大厅铺装地暖系统。张欣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德国技术人员一边施工、一边讲解的情景。张欣告诉记者:“那时德国的地暖系统已经非常先进,配置了自控控温系统。” 在把地暖系统铺装进石家庄国际会议大厦(一楼大厅)后,张欣又陆续把地暖系统设计并铺装进了北京大观园宾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等项目中。 推动地暖材料国产化 由于进口材料价格太高,张欣当时觉得,全部用国外材料铺装地暖系统不是长久之计。这是因为,一方面造价太高(当时每平方米大约要向甲方收取120元人民币),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国内地暖产业的培育。于是,张欣拿着国外的地暖管道样品到上海材料研究所,让对方生产相同材质的管材。当时张欣反复交代对方:加工出来后要多实验、多测试,要与国外同类管道进行性能对比。 后来,上海材料研究所把塑料管道生产出来了。可是经检测,这批国产管道的各项性能指标都不及进口产品。张欣当时想,“虽然性能不如国外产品,但技术指标比较接近,那就试试吧。”于是,张欣把上海材料研究所供应的国产地暖管道用在了北京儿童医院隔壁的厚德福(音)饭庄建设项目中。其间,张欣还组织了许多设计人员到现场观摩。当时,张欣在现场给大家讲解了集水器、分水器、管材、管材连接件、保温材料、隔热材料的基本知识,并告诉大家“这些材料都是国产的”。 但让张欣始料未及的是,国产的地暖材料给自己惹了“麻烦”。 张欣后来了解到,饭庄的工人出于好奇,私自将超过了90℃的高温水直接接入了地暖系统,导致本身就存在质量缺陷的国产管道出了问题——拐弯处漏水了。尽管这次漏水事故不能归咎于设计单位和张欣,但这一漏水事件发生还是引发了许多人的如下议论:“张欣是如何研究的,为什么会漏得一塌糊涂?” 不过,对于这次漏水事件,业界元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原设备专业总工程师西亚庚却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不但给予了张欣非常高的评价,还鼓励她继续推动地暖技术的应用。在质疑和鼓励的交织声中,张欣继续积极地推动地暖技术在中国的应用。1990年前后,在张欣指导下,北京炎黄艺术馆、吉林中日友好会馆、大庆娱乐城、沈阳机场等上百个工程项目都采用了地暖系统。张欣介绍说:“虽然这些地暖系统采用的是韩国的地暖管道,但配套管件、分集水器等产品则是自己开模具、指导国内生产单位生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地暖行业的发展。” 正是在张欣的引导下,中国地暖行业开始朝着国产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张欣积累了丰富的地暖设计施工经验,前后撰写了多篇地暖专业论文与大家分享。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