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 » 正文

张家平教授访谈记

来源:暖通空调资讯 作者:董丽萍 2011-07-11 14:08:29
[暖通空调在线原创]

张家平教授

1931年10月生,上海市奉贤县人。采暖通风与空调、环境工程专业。现任职于机械工业第六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任院顾问总工。

曾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委会委员(环保),全国高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机械工业部机械除尘与有害气体处理设备分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劳动保护学会工业防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暖通空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公用设备专业管理委员会暖通空调专家组组长。《暖通空调》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通风除尘、空调设计研究多年,曾设计国家重点建设工程30多次,主持过10多项科研课题,在铸造车间通风除尘、精密机床车间恒温恒湿和卷烟厂、空调除尘等专业方面有重大成就。

    访问张家平老师是在2010年11月的杭州,全国暖通空调学术年会上。张老师不仅做专业论坛的点评人,而且他还就绿色工业建筑等话题做报告。暖通空调在线对他做视频专访之后,我邀请张老师留下来,跟他讲了我一直在做的寻访业界老专家们的事,他很赞同,并很爽快地跟我聊起了过去的故事。

     因为不断听网友讲起过有关暖通界的“张三”的故事,也很多网友认为在暖通行业网站上活跃的“张三”就是张家平老师,我也对他提了这个问题,张老师笑着摇头,告诉我说,并不是他,他也知道“张三”的存在,也知道这个“张三”在各个论坛里曾经的锋芒。

     即将进入80岁的张老师还保持每日的上网习惯,他说他会浏览暖通空调在线、慧聪网等业内的网站,保持跟这个行业的一个同步状态。

     面对张老师的平和,我能体会他作为一个学者的从容以及作为一个专业人员对自己观点的坚持,但我感觉不到岁月在他身上的磨痕。他的讲述平静、流畅,我能感触到一种长者有过人生丰富阅历之后的安宁,如同静水流深,深邃久远,却不起波澜。了解了他的故事以及与暖通专业的点滴渊源,很深切地体会到张老师所具有的独特境界,那种经历过后,“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豁朗舒爽,让我很期盼下一次聆听他讲述的机会。#p#副标题#e#
 

2010年杭州暖通年会上张家平老师与吴元炜及张永铨等专家合影
2010年杭州暖通年会上张家平老师与吴元炜及张永铨等专家合影
 


与暖通的渊源

     我是1946年进入苏州工学院,学习机械制造专业。我是上海人,当时五年制,到1951年毕业,分配到沈阳,进入了当时的第一机械部第三设计分局。到了单位之后,我进入的工作就是暖通空调。在当时,还没有这个专业,我也不懂,单位就派我到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代培的暖通进修班学习。当时哈尔滨工业
大学还没有苏联专家,只有白俄老师,我就去听他的课。到1953年时,苏联专家才来了。

     我当时听的内容都是应用性的,学习近一年后,我回到单位就开始做设计了,直接使用所学到的苏联经验。我的第一次设计是关于机械制造工厂的采暖,大的厂房用暖气片不行,就根据苏联的手册选用暖风机。

积累丰富实践经验

     我是一直做设计工作,从普通设计人员开始到逐渐的做到单位的专业负责人。很多年里,几乎所有的设计方案,我都审看,有时候甚至是自己画图,这些都一点一点的干。

     当时苏联专家都来了,我们大的项目方案都要通过苏联专家请教,都要做笔记,那个时候苏联专家很重要,按照苏联专家要求完成工作,这个要求是很严格的。跟苏联专家的沟通都是谈话式的,问什么答什么,回来之后还要写关于贯彻苏联专家建议的报告。这些经历积累起最初的工作经验。实践及应用为重,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培养的习惯。

     我在沈阳做了有8年时间。一开始做科长,那个科很大,后来有了所之后当了所长,再后来当专业总工,现在是顾问总工,一机部第三设计分局后来改成第六设计院了。我们这个单位是从沈阳到北京,再到郑州,在北京的时候跟兵器五院在一起。那时正好是大跃进的时候,当时部长带了我们一帮人,支援重点建设区现场去调试,到当时苏联建设的一些厂,我是到了第一重机厂和第二重机厂,那个时候确实收获也很大,学习苏联的设计,施工以后的调试,包括暖通和水的调试,这些都成为我们设计经验的基础,通过参与大量的这些工作,积累了不少有实用价值的经验。

     说起苏联经验,那时候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马克西莫夫是真正的权威。他带了一批人,后来他们都成为我们暖通行业里发挥重要作用的人。那时候我当着科长,不能直接去学习,就派别人去学。

     因为我对专业实际应用的经验,也跟哈工大的老师们熟悉,有几届学生毕业时,我是他们的答辩委员,郭骏老师后来当了系主任之后,我也是去做一些毕业生答辩委员。

工业建筑通风空调的起步

     我们最早开始做工业建筑通风方案实际上是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就开始了。当时就已经有苏联设计的,哈尔滨量具刃具厂计量室,室温20±0.5℃、相对湿度50±10%,就是为了工业服务的,我们也曾经为恒温恒湿车间做通风方案,恒温恒湿的概念我们那时候也是不懂,就开始在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学习。

     李志浩同志在这上面有很大的贡献。他在工业空调恒温恒湿上贡献很大。我们就这样起步搞工业建筑精密空调,到了文化大革命说我们两人是搞苏联的条条框框。恒温精度干嘛要搞得这么高。

     逐渐的我们接触越来越多工业厂房的通风除尘设计项目,后来在学会组织大家搞学术研究交流,我就是负责工业通风这一块的工作。

     那时候大家的工作很热情,都愿意把自己的东西讲出来,那个时候我们还做联合设计,联合攻关。当时国家标准还没有,我记得和吴元炜同志一起商量,我们要自己订学会标准,当时除尘的小机组都是浙江、江苏一带产的,质量有的好有的不好,我们就起草了一个自愿遵守的学会标准《除尘机机组》,这对我国除尘机组的发展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当时国家没有这个标准,也没有想到要搞这个标准,那是1978年的事了。

     我们单位是1962年到郑州,为什么搬到郑州呢?当时是为了跟东德谈判,东德做了个第二砂轮厂,通风除尘搞的一塌糊涂,让他赔款他不干,因为第二砂轮厂是重点项目,因为如果砂轮厂一有事,全部的工业都会瘫痪,所以这个项目国家非常重视,当时包括工艺、暖通空调都有问题,所以派了一个代表团跟他们谈判,我当时是中方谈判代表团通风专家组副组长,那个过程真是很艰难,当时德国人也很野,我们是用测试的方法获得数据并得出原东德设计是错误的结论来、最后我们谈判胜利了。

     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我任所长也负责全院的暖通专业。以前,我们专业在工业系统中的地位不是很高,所以工业设计院总工程师没有我们专业的,后来随着工程中暖通专业的越来越重要,慢慢地位提高了,才开始设有专业总工(我院当时称专业主任工程师)的。#p#副标题#e#
 

2010年杭州暖通年会期间张家平老师授受传媒机构访问
2010年杭州暖通年会期间张家平老师接受暖通空调传媒机构访问
 


绿色工业建筑的重要

     我一直在工业领域做专业的事,当然也有段时间因为工业建筑量的减少,我们也做了部分民用建筑的设计,但是我觉得工业建筑还是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这次我们有关《绿色工业建筑评价导则》的介绍,这个导则就是要在工业建筑的设计、运行管理中贯彻国家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政策。我院参与了这个导则的主编工作。国标《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也正在编制中。

     我们都知道绿色建筑的推广对于节能减排起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工业建筑的规模是很大的也很复杂,我们国家对于工业建筑这个领域,一直不太重视节能的要求。现在国家把工业建筑相关工作归口到住建部,部里要求尽快对工业绿色建筑做好评价和管理工作。

     根据我调查的数据,我国现有工业建筑在50亿平方米以上,这个数字跟公共建筑差不多,但工业建筑的能耗是更大的。工业建筑的能耗各个行业不一样,比如卷烟厂的能耗占了其总能耗的40%、机械制造厂占30-60%,在工业建筑能耗中暖通空调占很大份额,而工业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存在大马拉小车能源浪费的现象较普遍,节能潜力很大。

     从目前情况来看, 我们工业绿色建筑的理念大家还不熟悉,国际上也没有相关类似绿色工厂的标准。这个领域涉及面很广的,涉及到很多指标。比如对于工厂环境的粉尘要求等。职业病的上升跟生产场所的空气品质有关的。但我们现在更多关注在民用建筑环境的空气品质。关心工业少,造成的结果是生产环境比较差,工人健康收到损害。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绿色工业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保障职工健康,加强运行管理。为生产、科研和人员提供适用、健康安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业建筑。

     要保证正常生产, 保障人员健康。牵涉到我们专业如通风除尘和净化,这方面我们的研发项目不多,论文也不多。围绕这个方面,其实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也需要交流,引起重视。

     中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要求,工业建筑的能耗尤其应该受到重视,如电子工业,医药工业,都有空调净化,每平方米的能耗要比民用建筑高4-5倍,所以要有措施,我们目前起草这个导则进行了量化的规定。

     绿色工业建筑将来肯定要发展,对于绿色工业建筑的评价一定会受到重视。导则和标准是有很大指导作用的,这方面还有很多的课题要做,如热回收、空调节能。我希望我们行业要更多关注工业建筑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开发。

后记:

    
访问的更多时候,张老师在讲工业建筑节能的重要性,他说还是很欣喜地看到本届年会上有关工业建筑这个论题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也确实交流了很多东西,而这在以前的年会中是没有过的。张老师所说的这些欣喜,让我看到了耄耋学者对于行业发展未来方向的乐观。

     这种乐观,一定是来自他对于行业的热爱,对于这个行业发展前景持续看好的坚持。而对于绿色工业建筑节能的重视,以及他做的推广和宣讲,都表明了具有高度的前瞻性专家引导,这是我们行业的珍贵,丰富经验积累的毫无保留,热心推动行业技术交流的学者,且深且远的专业追求,这些是张家平老师给我的感动。

     祝福张老师身体健康,我期待再次聆听教诲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为暖通空调在线独家原创,著作权受我国法律保护,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媒体、商业公司、网站、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其他手段侵犯本网权利。 已获许可转载的,请注明“来源:暖通空调在线”。其他合作事宜,请联系本网。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hvacrnews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