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太阳能光伏“十三五”规划(意见稿)

来源:山西晋能集团大同恒益节能服务有限公司 2016-01-04 09:24:20

一 、 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展现狀和问題

多元化光伏发电市场快速启动。

“十二五”以来,我国光伏发电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西部地区光伏电站形成较大规模,青海、甘肃、新疆光伏电站装机迗到300万千瓦以上,并探索了水电和光伏电站协调运行、联合调度的创新开发模式;中东部地区重点发展屋顶分布式光伏系统,同时利用荒山、滩地以及结合衣业大棚、渔业养殖等建设分布式光伏电站,城乡居民建设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迅速增多。截至2014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805万千瓦,位居全球第二,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

光伏产品国内外市场布局趋于合理。

在国外内市场的带动下,我国光伏电池组件制造企业继续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2014年,国内多晶硅产量约13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5%以上,多晶硅自给率突破60%;光伏电池组件产量超过3300万千瓦。占全球总产量的70%,在全球光伏电池组件产量排名前10名企业中,我国占据6席。国内外市扬比例趋于合理,2014年下游市场新增并网光伏发电容量1060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容量的四分之一,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出口比重由2012年的85%下降至2014年的60%,为上游制造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市场支撑。

光伏产业技术进步明显加快。

“十二五”期间,我国光伏制造产业继续向高效化和精细化发展,其中,多晶硅生产成本下降到18美元/公斤以下,并能实现四氯化硅闭环工艺,彻底解决了四氟化硅的排放和污染环境的问題;光伏电池制造业技术进步不断加快,产品质量位居世界前列,商业化产品效率平均每年提升约0.3~0.4%,产业批量化生产的多晶硅大阳电池转换效串已经达到17%以上,组件转换效率达到15.5%,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工艺小规模生产的先进电池产品转换效率巳超过20%。光伏设备国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

政策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2013年7月,囯务院印发实施《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价格、财政补贴、税收、项目管理管理和并网管理等多个层面提出了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各项举措,先后制定了分区域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和分布式光伏电量补贴标准,建立了补贴资金向电网企业按季度预拨、电网企业按月转付补贴发放机制。电网企业对分布式光伏建立“一站式”服务体系并免费提供并网服务。对光伏发电项目实行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指导,地方政府依据下达规模对项目按备案方式管理。

太阳能产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光伏发电标准体系基本形成,光优制造设备、材料、电池和组件、部件,发电系统和光伏应用标准已与国际标准接轨;光伏产品检测实验室已基本具备全产业链检测能力,业务范围向上游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的理化检测以及下游的光伏电站现场检测方向拓展,检测实验室位居全球第一;基本形成光伏发电信息报送,统计分析的服务体系,建立了省市级光伏发电项目定期报送机制;初步形成光伏发电人才培养体系,部分科研院所和高校设置了太阳能发电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相关专业。

启动了太阳能热发电试验示范。

“十二五”时期,我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启动试验示范项目并有部分太阳能热发电站并网运行,形成了太阳能热发电站选址普查、技术、导则、行业标准等指导性文件。截至2014年底,全国巳建成实验示范性太阳能热发电站(系统)6座,装机规模为1.38万千瓦, 约20个试验项目(140万千瓦)处于前期阶段,中控太阳能公司德令哈50兆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一期工程电价已获国家发改委核准,首个批复上网电价为1.2元/千瓦时。此外,2015年11月全国范围开展了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 启动了约100万千瓦的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并出台示范项目临时电价机制,为下阶段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太阳能产业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经济性仍是制约太阳能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

"十二五”期间,光伏发电成本降幅接近70%,己经达到1元/千瓦时以下,但与火电、水电等常规能源发电相比,仍然是常规能源发电成本的2倍左右。由于成本较高,光伏发电发展面临政策依赖度较高、市场机制运作有限、补贴资金不足,产品认知度不高等问题,成为制约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尚不成熟,发电成本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业化发展。

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是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我国内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动力不足,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国家平台,技术储备不足。一些光伏生产企业由于单纯扩大生产的需求、产品价格竞争的压力以及融资成本较高的原因,导致对新产品研发、新技术投入不足;企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由于初期阶段成本高,缺乏市场竟争力,推广应用也较为困难, 导致生产规模小、技术较为落后的产品占据了较大市场,直接影响了光伏发电工程质量,也对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利。

适应光伏发电规模化发展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光伏发电全国规划与地方规划、全国年度计划与地方年度计划不一致,相关各级规划管理协调机制有待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无序的问题。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逐步推进和审批权力下放,取消项目建设的前置性审批条件,光伏发电项目管理与国土、农业、林业等其他部门间的协调仍需进一步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存在落实建设场地难、电费回收难、项目融资难等制约因素,政府尚未建立与分布式发电相适应的项目管理和补贴发放机制,无法充分发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小、效率高、效益好的优势,极大影响了分布式发电项目开发的积极性。

适应光伏规模化发展配套产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

光伏发电项目与电网接入规划进度不一致,光伏发电无歧视、无障碍上网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部分地区出现弃光现象。光伏产业检测认证体系有待加强,国际检测互认程度不高。光伏发电项目设计、建设、并网、运行维护标准和规范尚不健全,光伏电站存在质量隐患。光伏行业人才服务支撑不足,缺乏强有力的人才培养和提升计划。光伏发电对电价补贴依赖程度较高,可再生能源补贴基金存在征收困难和发放滞后等问题。此外,适应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电力交易体制、金融创新体系及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也对光伏发电市场的规模化和多元化发展形成较大制约。

(三)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能源转型、体制创新、技术开放的重要时期,将为太阳能产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形成长期利好影响。同时,经济逬入新常态后,未来能源成本竟争压力大,对太阳能发电市场拓展也将形成挑战。

“十三五”是我国能源转型的启动期,为太阳能利用行业发展提供根本性支撑。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环境和形式出现新动态、新变化,能源消费增速进入换挡期,能源结构调整进入双重更替期。在“十三五”及未来较长一段时期,我国能源总需求仍将刚性增长,受交通、建筑领域新增用能需求拉动,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能源需求仍将持续增加, 对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增长较快,太阳能利用市场前景广阔。同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加速,电力交昜体系及智能电网建设为太阳能发电提供良好的配套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气治理和节能减排目标的提出,广大人民群众对清洁热能需求的曰益提髙,为太阳能供热采暖、制冷空调、工农业供热应用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十三五”是我国环境效益提升的关键期,为太阳能利用提供关键保障。

目前,传统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損害严重,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粗放利用煤炭产生的二氧化琉、 氮氧化物及烟尘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产生了巨大损害,保持能源持续健康发展挑战巨大。“十三五”期间,在大气污染治理及气候变化谈判的双重压力下,清洁能源替代速度将会不断加快,为太阳能发展提供了外生动力。

“十三五''是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期,为太阳能应用竞争力提升带来更太挑战。

受经济增速放缓影响,煤炭、火电等传统能源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由于我国新增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高,面临煤电等传统电力的成本竞争座力越来越大,迫切需要光伏发电降低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能源体制改革缓漫,部分领域行政性垄新和市场性垄断共存,价格信号不能很好的发挥引导和调节作用,能源管理职能分散,监管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展速度。

二、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邛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精抻,按照国务院《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 》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有关要求,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及五个协调发屣要求,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把加快发展太阳能利用作为推进能源生产相消费革命、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促进电力体制改革.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方式,以扩大多元化市场、持续推动技术进步、创新体制 机制为主线,积极推进太阳能利用多元化,规楔化和创新化发展, 提高太阳能利用的经济性、市场竞争性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屣目标和碳排放目标提供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二)发展思路

持续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体系

快速扩大光伏发电规模化利用规模和水平。根据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因地制宜地促进光伏多元化应用:结合电力体制改革, 全面推迸中东部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结合送出通道,推进大型光伏基地建设;综合土地和电力市场应用条件,积极打造光优发电综合利用,电价改革等示范基地。依托应用市场发展,提高制造产业技术水平和项目经济性,促进全产业链市场发展,在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完善光伏行业管理体系.。

加速推动太阳能热发电产业

通过技术进步和示范推广,促进太阳能热发电产业成熟。加强太阳能热发电规划工作,推进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及时总结示范项自建设经验,提高经济性和管理水平;依托相关电价政策研究和制定,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重点在西部具备太阳能资源、水资源、电网接入等条件的地区,建设规划示范基地,促进多种形式技术路线的产业化,成熟化,推动太阳能热发电配套产业链发展和市场培育,初步形成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太阳能热发电产业链,并形成较为成熟的行业管理体系。

(三)基本原则

——坚持规模利用与成本下降协调发展

建立规模利用与成本下降联动协调机制,探索光伏发电在部分地区参与市场竞争的模式,通过太阳能发电的持续规模化发展,促进发电成本下降.加快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提升制造水平,提髙太阳电池转涣效率,逐步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提高其市场竟争力,为太阳能发电的进一步规模化发展莫定基础。到“十三五”末,力争太阳能发电规模较2015年翻两番,成本下降30%。

——坚持应用市场与消纳空间协调发展

激发市场活力允社会创造力,鼓励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多元化,创新化发展,协调光伏发电布局与电力负菏分布和电两规划相协调。在就地消纳能力强、资源条件和建设条件优越及具备特定示范意义的地区优先布局;在具备一定消纳能力、地方积极性高,配套政策好的地区重点布局;在建设条件好.消纳能力弱的地区结合外送通道建设有序布局。

——坚持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协调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鼓励优势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完善和升级太阳能发电产业链,以技术进步为核心,推动关键技水创新.全面提高产业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加强技术成果的产业化转化,以技术进步促近产业斤级,提升产业整体竟争力。

——坚持上游制造与下游市场协调发展

重点支持上游制造企业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创新,提升生产工艺水平,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为下游市场大规模发展创造条件。通过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国内市场,大力支持太阳能全产业链“走出去”,开拓囯际市场,为上游制造产业提供充足市场空间,实现上游制造与下游市场协调发展。(四)支展目标

太阳能利用产业发屣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规模化发展促进成本持续降低,尽早实现太阳能发电用户侧平价上网;加快推进技术逬步与应用创新,建立太阳能产业技术创新知多元化应用体系,形成国际竟争优势:完善太阳能发电产业服务体系,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规模发展指标

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6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700亿千瓦时:年度总投资额约2000亿元。其中,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显著扩大,形成西北部大型集中式电站和中东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举的发展格局。太阳能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保有量达到8亿平方米,年度总投资额约1000亿元。

机构指标

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在电力结构中的比重约7%,在新增电力装机结构中的比重约15%,在全国总发电量结构中的比重约2.5%,折合标煤量约5ooo万吨,约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1%,为15%非化石能源比重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

到2020年底,在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中,光伏发电占比94%,热发电占比6%;跟西部地区占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5%,中东部地区占比65%。

技术创新指标

效率指标:单晶硅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达到23%以上,多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到20以上,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实现产业化,热发电效率达到20%左右。

国产化率指标: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和辅助材料国产化率达到90%,掌握光伏 并网、储能设备生产及系统集成关键技术,逐步实现光伏生产装备国产化、智能化和全产工艺一体化,高效设备具备产业化能力。

成本指标:光伏发电建设和发电成本持续降低,到2020年,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30%,中东部地区建设成本7-8元/瓦,发电成本0.8元/千瓦时左右;西部地区建设成本6-7元/瓦,发电成本0.7元 /千瓦时左右。太阳能热发电建设成本在20元/瓦以下,发电成本接近1元/千瓦时。

政策体系指标

全面建立支撑太阳能利用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股务体系,加强太阳能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形成完整的太阳能发电标准、检测认证、信息监測、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完善的太阳能产业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政策环境,统筹制订产业、财税、金融、人才等扶持政策;促进太阳能利用产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pppp122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