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观点:空气净化器这根鸡肋还要啃多久?

来源:搜狐IT 作者:佚名 2015-01-15 09:38:58
    这几年雾霾当道,各方治理不利,观望许久后,人们已经不再对有关部门“奢望”,而是“自力更生”。于是民用空气净化器的时代来了,这个时代因为走得太快,才刚刚进入蓝海就已经变成红海了。

    空气净化器是被谁炒起来的?

   “在家就能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大概是类似的宣传语打动了消费者的心。空气净化器被从备胎包装了女神。一时之间,空气净化器热潮袭来,一些高端的空气净化器,尽管价格动辄上万,京城各大卖场甚至电商平台却时常断货。
目前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品牌有数百个,从飞利浦、惠而浦等家用电器老牌厂商,到小米、三星等互联网新老对手,几乎无一例外地纷纷推出各自品牌的空气净化器,欲在这个庞大的市场分得一杯羹。有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已有超过300家企业进入这一行业,1~10月空气净化器销售量、销售额同比增长均近70%。

    实际上,空气净化器大部分是采用过滤的原理,“外壳、滤网、风机”的复杂程度远小于冰箱和空调,很多机器随随便便卖七八千元,滤网卖七百元。有懂行的专业人士曾做过实验,六块钱的无纺布套在电商上的简易装置,和售价动辄数千的空气净化器效果上并无差异。如此暴利,难怪一些企业纷纷借机“圈钱”。 甚至“山寨”、抄袭现象也不鲜见。

    再加上新标尚未出台,也给了不少空气净化器厂商“浑水摸鱼”的机会。商家虚假宣传、净化效果难以检测、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乱象频生。预计新国标将于今年上半年发布。那时庞杂的空气净化器市场或将面临一次大洗牌。

    我们真的需要空气净化器吗?

    很多人购买空气净化器,就是为了去除雾霾。空气净化器能去除雾霾吗?答案是:不能。市售的空气净化器主要用来去除家里的细菌、污染气体等。对于去除雾霾中的污染物PM2.5颗粒作用不大,即便是售价上万元的净化器同样效果不理想,目前还没有那么好的过滤器能将PM2.5过滤掉。很多消费者买的就是一种心理安慰。

    其次,家用空气净化器的效果十分有限。办公单位、实验室安装空气净化器也许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普通住宅则不然。办公场所内的空气是通过新风风口进出的,所以在此安装空气净化器是有一些作用的。而普通住宅的空气是由门窗进入的。买来空气净化器一般都放在角落处,而它的净化范围一般在直径2米左右,这样一来,其他地方的空气就不一定能被净化器“捕捉”到。

    即便有用,很多人买了空气净化器都是一劳永逸的心理,谁家天天记得开,而且不管是哪种类型,都需要定时的清洗、维护,才能充分发挥净化效果,清洗更换里面的滤网也很麻烦。而不及时更换滤芯,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空气净化器听起来更像个鸡肋。

    我们更需要新鲜空气

    即便家里的空气净化到位了,出门还是空气污染严重。毕竟人是社会动物,需要吃喝拉撒、工作、交际、娱乐。如今人们都是出门口罩“护身”,在家机器“慰心”,也不愿接触大自然中真正的“清新”空气。

    在空气净化上,企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现在多数企业只打了空气净化的“心理战”,一门心思“闭门造车”,而忽略了整体的空气解决方案。换言之,用户花钱买的不是空气净化器,而是健康的空气,如果不能提供健康的室内空气,用户花再少的钱也是浪费。一旦有更好的解决方案,用户将快速逃离现有的空气净化类产品,企业也只能是自掘坟墓。

    任何时代变迁都应是顺随自然规律,但科技发展却走了相反的方向。科技的进步似乎正逐渐地把人类禁锢在了只属于各自的小天地中,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如同掩耳盗铃一般,让环保之路越走越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变成相互隔绝,历史经验之鉴,这最终是一条不归路。

    新鲜空气谁来买单?

    我们最终要做的还是应该净化大自然的空气。只有这样,我们身边的空气才能达到彻底得到净化。试想,人人都在家里吹着空调。但随之而来的是空调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人人都用一次性餐具,最终造成的白色污染还继续伤害着这个地球。环境恶化,每个人都有责任。

    目前国内的空气净化器,也只能说是一种替代性的解决方案。要想呼吸真正的新鲜空气,需要从根上解决。需要付诸于时间和金钱,而且是一个整体性的方案,是一个全民行动,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消费者,每个人都要为此买单。具体到实际操作,也许从房子的规划建设、设计装修,到物业管理,都需要整体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才会真正有所改善。

    以美国安大略省为例,政府就花了足足10年的时间去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放弃长久以来令当地环保主义者诟病的燃煤电厂,转型绿色能源,尽管比较昂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为这份昂贵买单。到了今天,总算是有令人欣喜的阶段性成果,甚至被称赞为 “北美大陆上最好的绿色能源计划”。在环境保护这块,我们真的应该向国外学习。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pppp122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