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航
地源热泵行业出现惨绿,引发了蝴蝶效应——圈内外质疑论逐渐蔓延:“地源热泵怎么了?造成这一局面,是无法回避的技术缺陷,还是另有隐情?” 如今,这种质疑不但广泛地出现在房地产界和建设单位,甚至还波及了政府。山东某地级市建筑节能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就对《中国建设报·暖通空调》记者表示,地源热泵在当地仍处于零星应用状态,并坦言“政府不大懂,也不敢推”,成为这种消极场面的最好托辞。
这里需要提及的是,王凯所在企业的口碑其实相当不错,项目常得到业主褒奖。但此刻,他们和地源热泵行业一同成为牺牲品,客户面前吃闭门羹已为常态。“究竟还能不能搞?”客观看,这是必须最先证实、也是王凯最狐疑的命题。就技术角度而言,学界各方对于地源热泵的地位和作用始终保持高度共识,即便实践过程仍常在理论指导下“摸石头过河”,但终究让“王凯们”找回了起码的自信。“我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大家,地源热泵有四大优点,资源量巨大、能源利用率高、竞争性强、二氧化碳减排明显,另外至少不比太阳能光伏费钱。”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说,“地源热泵开发利用要跟节能减排结合起来,为城市用能作出贡献,这是个大方向,而不仅仅是为单独一栋楼,或是一个小区供暖。”
“我甚至认为,像北京、天津等北方特大城市,(节能减排)管理的改善还得靠地源热泵。”比较起来,来自“雾霾重灾区”的天津大学教授马一太,口号更加响亮。
方向明确,想要行业对地源热泵重燃热情,还需“对症下药”。首当其冲的,是通过权威打消业内外疑虑。与学者不同,政府官员更愿通过传递来自上层的关怀,唤起行业热情,提振并激活上下游产业。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地质环境保护处处长李继江在接受《中国建设报·暖通空调》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发展地源热泵,加快可再生能源使用力度,用于城市供暖等用途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他说:“地热能利用规模到2020年要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目前只有1500万吨上下。这样看,每年要增加500吨,给地源热泵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同样能够接触到“上层人物”的还有国务院原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环境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秉忱。这位长期活跃在地源热泵行业与几部委甚至国务院之间的耄耋长者,每每向国土资源部、住建部领导递上地源热泵报告,总能得到“呼应”。“最近我还与另一位国务院参事联名给刚刚履职的住建部领导写信。他此前在沈阳当政时曾力推地源热泵,现在来住建部了,我相信肯定还会非常重视这事。”王秉忱说,“信发出不久便得到领导批示,责令部科技司与我们座谈。”
他透露,财政部、住建部对于地源热泵行业的支持和补贴,“不因为个别失败而停止”,还会继续搞下去。“什么时候、以什么样形式再启动还有待决策。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住建部会加大政策引导作用。”王秉忱表态时会特意加大声调,“住建部支持力度会很大,请业内同行放心。”
汪集旸也肯定政府在地源热泵发展方面的中坚作用。他认为,虽然地源热泵有优势、有看点,但对尚处于成长期的行业来说,想要发展并步入正轨,没有政府支持是不可能的。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