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4.4亿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88亿平方米,完成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24亿平方米;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建筑节能资金投入力度欠缺……住建部近日发文通报2013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建筑节能检查情况,2013年的建筑节能工作,成效积极,问题犹存。
数字彰显成效
据了解,2013年,全国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新增节能建筑面积14.4亿平方米,可形成13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北方采暖地区、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地区全面执行更高水平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88亿平方米,约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的30%。
截至2013年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方面,各地共计完成改造面积2.24亿平方米,“十二五”前3年累计完成改造面积6.2亿平方米。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工作已经启动,2013年共计完成改造面积1175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全国累计完成公共建筑能源审计10000余栋,能耗公示近9000栋建筑,对5000余栋建筑进行了能耗动态监测。在33个省市开展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试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方面,全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为27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为4亿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县项目总体开工比例达81%,完工比例为51%。
在美丽中国这一目标的指引下,绿色建筑在过去一年跨步发展。
除国家层面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以及住建部全面启动绿色保障房建设工作外,山东、湖南、浙江等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本地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1446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超过1.6亿平方米,其中2013年度有704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建筑面积为8690万平方米。
光环背后隐忧仍在
但是,在光鲜成绩的背后,我们仍应认识到诸多不足之处。
第一,建筑节能能力建设水平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部分地区建筑节能管理能力薄弱,相关人员执业能力不强,县级住建部门甚至没有设置建筑节能专门处室。部分地区由于财政水平较低,对建筑节能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尤其是中央财政大力投入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工作,部分地区没有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仍以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为主,市场机制作用发挥不明显,民用建筑能效测评、第三方节能量评估、建筑节能服务公司等市场力量发育不足。
第二,部分建筑节能工作不细,把关不严,质量与水平亟待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方面,部分项目建筑节能设计深度不够,节能专篇过于简单,建筑节能相关做法、保温材料性能参数表述缺失,不能有效指导施工。节能设计软件管理比较混乱,存在设计指标明显不够而由软件权衡计算通过的现象。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面,部分改造项目工程质量不高,出现保温层破损、脱落,供热计量表具安装不到位等情况。北方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后,没有同步实现计量收费。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及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进度滞后。
绿色建筑方面,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仍不健全,缺乏相关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标准,绿色建筑与现有工程建设管理体系结合程度不密切,针对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系统技术解决方案仍很缺乏。相关设计、咨询、评估机构服务能力不强。
八大措施绘就新图景
建筑节能绝非节能技术的堆砌,而要合理设计,且采用真正适合建筑的节能措施。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部署,我国将在八方面开展建筑节能工作。
第一,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第二,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第三,稳步提升新建建筑节能质量及水平。第四,深入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第五,加大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力度。第六,实现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规模化高水平应用。第七,加强建筑节能相关支撑能力建设。第八,严格执行建筑节能目标责任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将继续加大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实施力度,“十二五”后两年将再完成节能改造面积3亿平方米,其中2014年度完成改造面积1.7亿平方米以上。
另外,进一步扩大省级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范围也被提上重要日程,我国力争在2015年建设完成覆盖全国的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体系。节约型校园、节约型医院创建工作,以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各地分类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制定、合同能源管理等工作也将同期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规模化高水平应用方面,2015年前,现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应将完成验收,完成情况较好地区拟率先实施集中连片推广。
作为建筑能耗大国,建筑节能相关支撑能力建设亦刻不容缓。我国将进一步健全建筑能耗统计体系,逐步拓展统计对象范围,提高统计建筑比例,逐步建立分地区的建筑节能量核算体系。加强建筑节能科技创新,支持被动式节能建筑体系、绿色建筑技术集成体系、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