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工业革命”描述了新能源发展与互联网技术结合的美好愿景。 在这场革命来袭前,各国均在发展战略上做出部署,低碳绿色发展是共同的期待。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将清洁能源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欧盟能源战略要点是进一步突出新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地位,德国能源战略同样加快绿色能源发展。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在近期国家能源战略层面,已经提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新理念。与“变革”相比,“革命”意味着是颠覆式、激烈的变化,我国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现阶段,里夫金所描述的愿景可寻找到雏形,光伏分布式能源正在将“建筑转变成就地收集可再生能源的迷你能量采集器”。与传统的能源供需方式不同分布式开创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全新模式。 我国政府正在出台政策支持分布式能源发展。现阶段,我国分布式能源的规模和发展环境并不理想,与煤炭相比,分布式能源、甚至新能源所占的比重偏小。
截至2012年底,我国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只有9.1%,“十二五”前两年累计增幅仅有0.5%。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下,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首先是理念的改变。
这将涉及到能源生产者和消费者、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关系的重大调整。消费者不再是被动的能源接收者,而是能源供应者;石油、电力等垄断巨头不再高高在上、自上而下的管理者,而是与消费者在整个能源系统中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共同维护能源系统稳定。
同时,新能源的地位不应低于煤炭等传统能源,二者共同作为未来能源供应的主体,并享有相同的政策环境和发展地位。新能源不再是作为传统能源的补充,甚至是未来主要的生产力。
其次,我国能源需要制度上的革命。
目前,我国的能源管理制度和体制已然不能适应未来能源发展的需要。首先表现在价格管理上,能源价格是能源市场基本要素,具有强大的能源供需调节功能。加快能源产品价格改革是革命的基础,放开价格是体制改革的先决条件。
在管理体制上,我国的能源管理多重视事前项目审批,而对事中、事后管理重视不够。新能源管理需要政府在提供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上有所作为,而非集中在项目审批上。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做好自身角色转变,以适应变革的到来。再也不能抱着过去卷着角的旧剧本迎接新的挑战。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