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入户花园等按一半面积计容
屋面雨水经过循环变身可用水源每年节水上千吨,敞厅、冷巷传统建筑手法调节温度每年节电数万千瓦……这些都是广州经典绿色建筑带来的利好。近日,记者从市建委的答复中获悉,广州市已制定了《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从今年6月1日起实施,《规定》明确对达到二星以上(含二星)等级的绿色建筑,给予容积率奖励,并在规划审批环节予以落实。
文/记者王鹤 通讯员李志洁
在国民经济各种能耗当中,我国的建筑能耗比例最大、增长最快。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以上,每平方米的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
市政协委员、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张季超介绍,目前,广州市的住房建设还处于粗放型生产阶段,科技贡献率低、施工速度慢、成本高、效益低、质量差、能耗大、污染严重等,始终没有摆脱落后的境地。市政协委员、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建设学院教授聂磊建议,尽快出台绿色建筑激励措施细则并加以实施,通过容积率返还政策、建筑面积奖励、财政资金奖励、税收优惠、土地转让、容积率奖励等得力措施,鼓励企业开发高星级的绿色建筑计划。
对于多位市政协委员的提案,市建委答复表示,今年3月1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州市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预计6月1日起实施。
市建委认为,绿色建筑建设贯穿立项、土地拍卖、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运营、物业管理和维护等全过程。
《规定》明确对于达到二星以上(含二星)等级的绿色建筑,将按照新的办法核定计算容积率,并在规划审批环节予以落实。目前,市建委正在牵头草拟计容办法,提出了绿色建筑底层架空层、公用空中花园、露台、设备占用空间等可不计容,类似阳台、入户花园等可按一半面积计容的基本思路。此举将充分调动开发商和社会各界投资建设绿色建筑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绿色建筑的规模化发展。
此外,市建委正会同市规划局开展绿色建筑规划指标体系编制工作,有望在年内出台绿色建筑规划指标编制与审批导则。
广州经典绿色建筑
传统建筑:每年节电4.5万千瓦时
坐落在番禺大石街,规划用地面积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218平方米的广州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用传统建筑设计的“零碳”概念,每年为气象中心节电4.5万千瓦时,节水约3578吨。
烈日高照,丝毫无风,可是人站在气象中心没有空调的大厅和走廊内却能感觉到阵阵“凉风”。设计师表示,这个秘密就在于传统建筑手法,在气象中心中,有至少4条“冷巷”。两扇狭窄高耸的墙体,中间留着一条仅容两人通过的巷子,阳光一天中只有正午时间能照到巷子底部,其他时间巷子总有地方能保持阴凉。在“冷巷”旁有通风的“敞厅”,“敞厅”连接着“天井”。“天井”内的空气受热上升,通风的“敞厅”从“冷巷”中抽取冷却了的空气,让整个敞厅保持通风。同样,在气象中心车库,设计师利用下沉式的庭院及天井,使地下室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及舒适性。
据介绍,这一传统的岭南绿色建筑,每年节电4.5万千瓦时,相当于节能16.2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44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0.14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0.12吨;通过屋面雨水集蓄利用和地面雨水渗透利用,年节水量约3578吨;节约市政自来水资源,改善室外热环境;同时,过渡季节实现自然通风,室内外热环境良好;建筑自然采光效果良好,办公、会议的主要功能空间实现100%室内自然采光。
现代建筑:收集雨水净化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是现代绿色建筑的主流。广东科学中心就是现代绿色公共建筑的典范,其水循环系统和幕墙系统最典型。
广东科学中心有一个不小的人工湖,这个湖的水大都采自雨水。除了湖面收集雨水,科学中心利用庞大的屋面收集雨水,将采集到的雨水排到生态池中。生态池内养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利用植物特性将雨水净化再排到湖内,满足了自身水源。
传统玻璃幕墙建筑,更给人们带来不少烦恼强烈的反射光不仅晃人眼,而且使周围温度升高2℃~3℃。科学中心的玻璃幕墙采用了金属幕墙。幕墙下面四分之一是透明的保证采光,上面是金属管,放了保温隔热材料,热辐射不进来。
绿色住宅:拼装房子
位于南沙区的万科府前一号住宅小区,最近被广东省环保厅环境科学研究院评定为首批“绿色建筑”单位。据了解,这个楼盘采用了工业化建造方式,即楼房整顿建设安装全部在工厂完成,这种做法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同时也减少现场场地的扬尘污染。科研人员通过扩大采光、隔热等设计,减少了家居照明和空调使用带来的能源损耗。
据了解,日本的住宅工业化建造水平达到70%~80%,中国尚不足30%。
所谓绿色建筑,不是将建筑油漆成养眼绿色,或者用绿化把楼房包装起来,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共生的建筑。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