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小水电、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决策。 我国也在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其中正大力发展的分布式再生能源,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有效降低电力行业PM2.5污染、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迎来发展机遇
201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6.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约为66.4%,可再生能源占比为10.31%。煤炭等化石能源占比过大,使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今年以来,严重雾霾在我国多个城市肆虐,全国有33个城市的部分监测点曾监测到PM2.5浓度超过300微克/立方米,个别城市出现PM2.5“爆表”,北京PM2.5浓度一度高达950微克/立方米。为避免当“人肉吸尘器”,政府要求学校停止户外体育锻炼,通知市民减少户外活动。
雾霾天气连续大面积出现,为我国粗放的发展方式敲响了警钟。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根本出路。为此,分布式可再生能源被列入重点规划。
我国《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风电、光伏发电、小水电、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发利用。以城市、工业园区等能源消费中心为重点,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大力推进屋顶光伏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尽快提高分布式供能比重。到2015年,我国风电装机规模达到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100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太阳能发电达到1000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300万千瓦,其中城市生活垃圾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0万千瓦。建成100个以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此前,国家能源局第一批批复建设的“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分别是新疆吐鲁番、甘肃敦煌和山东德州;第二批获批城市分别是湖南湘潭和安徽芜湖。
表:接入10千瓦及以下电压等级分布式电源占比(截至2012年12月)
单位:万千瓦
分布式电源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国家电网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并网投产的分布式电源1.56万个,装机容量达3436万千瓦,其中分布式水电2376万千瓦;余热、余压、余气资源综合利用和生物质发电迅速增长,装机达871万千瓦。分布式电源发电量达1295亿千瓦时,少消耗标煤52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363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2万吨。
据国家电网德州市电力公司数据,以当地光伏发电为例,一天的发电量为4500千瓦时,相当于节约1.5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7吨。一年的发电量为164.25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547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85吨。
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腹地,近年来,东营地区风电发展迅速。国家电网公司东营市电力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4月,东营风力发电装机总量79.05万千瓦,发电量为13.435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40.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4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798吨,节约水302万吨。
记者在贵州省民营水电行业商会了解到,贵州省政府根据当地水能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不断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小水电1300多家,总装机容量230多万千瓦,年发电量达70亿千瓦时,每年缴纳税收2.5亿元左右。全省小水电共解决就业人员2.1万多人,生产发电节约原煤2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40万吨。
据国华(广饶)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姚仲龄介绍,前几年,国际上CDM指标大约卖到10欧元/吨,现阶段价格有些回落。以此计算,2012年,我国分布式电源可创收10.363亿欧元。
发展绿色能源还需绿色通道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量剧增,化石能源占比过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居高不下。在当前国际社会普遍重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下,绿色能源必将成为发展趋势。
“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不同阶段要有不同政策,政策要逐步变化,这就是所谓的智能能源发展需要智能政策。政府要催着竞争,降低成本。”电监会高级工程师吴疆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吴达成认为,我国实施的分布式电源政策尚有两方面不足。一是政府层面的管理办法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缺少大的推动。二是电价补贴政策应有长期性。根据最近公布的关于完善电价的征求意见稿,补贴要逐步降低,但从2012年的1.15元/千瓦时降到2013年的1元/千瓦时,降幅大了一些。现在,成本虽在下降,但不确定因素还有很多,市场过度竞争。而德国对绿色能源的补贴政策具有长期性,一定多年,每年递减3%,最大10%左右。
今年两会期间,中电国际董事长李小琳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面对当前绿色能源行业的焦点难点问题,应“三管齐下”逐步解决。一是加强价格要素的政策引导。继续完善补贴政策,在价格管理等方面加大对新能源的支持力度;二是集中力量开展科技创新。核心技术要突破,促进化石能源被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所取代;三是理顺产业链各环节,提升产业的整体健康水平。风电重点在电量消纳,应大力推进分步式电源、智能电网结合的新模式;发展低压微网技术,促进本地消纳。太阳能关键在于规范引导,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促进优胜劣汰。水电尤应注重管理关系,按照总体规划,适时、适度、有序开发水电资源,探索建立枯水期、丰水期的相应配套机制。(记者李济军 吕福明 何丰伦)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