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及PM2.5多边研讨会在京举办
来源:暖通空调标准与质检网 作者:李炜 2013-05-27 09:00:44
日前,由新京报主办、美国TSI公司承办的“2013年公共建筑室内空气质量及PM2.5多边研讨会”在京举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徐伟院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戴自祝研究员、国家空调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空品检测室邓高峰主任、美国TSI公司亚太区总裁Edwad chow、美国TSI公司中国区总经理梁东以及北京万科、富力地产、第一太平戴维斯、当代物业、高纬全球等科研、卫生、检测、地产、物业以及多家知名媒体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多边研讨。
室内环境是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外环境,人每天约有7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人类68%的疾病与空气污染有关。然而,目前无论是室外空气污染还是室内空气质量都无法让公众满意。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大气污染的情况也越来越重视,但我们不能不清醒的看到,这个治理过程是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真正的治理还会遇到很多的障碍,会于经济发展、公众的日常生活习惯等等很多方面发生冲突。如何解决和协调?
从专业角度来看,PM2.5是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种粒径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所以很难感受其存在,但是最大的危害也在于其能不知不觉中进入人体的肺部,长期积累后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
所以对PM2.5的检测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建筑内PM2.5的控制主要通过净化的方式,通过组合或者单体的空气净化产品对PM2.5进行过滤,达到符合健康标准的居住环境。
从会议各方观点的讨论情况看,对于空气净化产品的使用,大家还是比较认可。但对于其普及性还有很多争议,一个价格,目前不少净化产品都价格不菲;二是检测手段,通过什么便捷的方式让公众了解所处环境PM2.5浓度,检测设备的精度如何?第三对净化系统的维护使用,会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净化产品的质量等等还有不同的意见。
总的来看,空气净化等技术手段的使用只是当下的权宜之策,室内、室外的空气毕竟是流动的,我们也不可能永远呆在一个不于外界空气流通的密闭空间。我们需要自由的呼吸,需要健康的呼吸,所以,治本之策还是要从大气环境的综合治理开始。
|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热门阅读: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