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京津冀及周边PM2.5浓度同比降11.5%

来源:网信河北 2018-11-21 08:59:41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号消息,近日,生态环境部向重点区域相关省和城市人民政府发送了《关于通报重点区域2018年10月环境空气质量有关情况的函》(以下简称《通报》)。《通报》指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2018年10月PM2.5浓度范围为41~70微克/立方米(μg/m3),平均为54 μg/m3,同比下降11.5%。

《通报》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汾渭平原11个城市2018年10月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和同比变化幅度分别进行了排名。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2018年10月PM2.5浓度范围为41~70微克/立方米(μg/m3),平均为54 μg/m3,同比下降11.5%。浓度最低的4个城市是济南、北京、天津和济宁(并列第3),分别为41 μg/m3、44 μg/m3、47μg/m3、47 μg/m3;浓度最高的3个城市是安阳、开封和保定,分别为70 μg/m3、67μg/m3和66 μg/m3。从改善幅度看,21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其中20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满足秋冬季改善目标进度要求;降幅排名前3位的邯郸、邢台和济南,同比分别下降36.1%、27.8%和26.8%。安阳、濮阳、开封、郑州、保定、济宁、廊坊等7个城市PM2.5浓度同比不降反升,其中安阳上升幅度最大,同比上升42.9%。

“226”城市2018年10月PM2.5平均浓度及同比变幅排名

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18年10月PM2.5浓度范围为20~57 μg/m3,平均为40 μg/m3,同比上升5.3%。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4个城市是舟山、黄山、上海和湖州(并列第3),分别为20 μg/m3、26μg/m3、27 μg/m3、27 μg/m3;浓度最高的3个城市是阜阳、徐州和宿州,分别为57 μg/m3、57 μg/m3和56 μg/m3。从改善幅度看,8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其中7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满足秋冬季改善目标进度要求;降幅排名前3位的亳州、池州和徐州,同比分别下降了23.8%、17.6%和17.4%。5个城市PM2.5浓度同比持平。28个城市同比不降反升,反弹幅度最大的3个城市为南通、常州和盐城,同比分别上升95.2%、43.8%和42.3%。

长三角地区2018年10月PM2.5平均浓度及同比变幅排名

汾渭平原11个城市2018年10月PM2.5浓度范围为38~63 μg/m3,平均为48 μg/m3,同比下降7.7%。PM2.5平均浓度最低的城市是铜川,为38 μg/m3;浓度最高的是咸阳,为63 μg/m3。从改善幅度看,8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其中6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降幅满足秋冬季改善目标进度要求;降幅排名前3位的吕梁、晋中和临汾,同比分别下降21.6%、19.0%和18.5%。宝鸡同比持平。咸阳和三门峡PM2.5浓度不降反升,同比分别上升18.9%、8.5%。

汾渭平原2018年10月PM2.5平均浓度及同比变幅排名

《通报》还提出,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联合会商预测分析,2018年1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扩散条件均接近近十年平均,静稳天气发生概率较大;预计2018—2019年秋冬季东亚冬季风偏弱,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偏弱,污染物扩散条件偏差。请各地再接再厉,巩固深化污染防治措施,实施精准防控,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确保完成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目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dudu11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关键词阅读: 通风设备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