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创造销量连续数月100%以上增幅“神话”的空气净化器,很可能会成为又一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案例。 9月15日,在2015第二届中国室内环境净化治理控制技术高峰论坛上,北京奥维云网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空调环境事业部总经理刘大任表示,今年1-8月份,国内空气净化器产品的销售总额为70.3亿元,同比下降21.6%;销售总量360.3万台,同比下降16.3%。产品均价也由2009年时的2500元/台下降到现在的1949元/台,降幅高达22%。 多家受访企业都将原因归结为行业乱象。福建俊威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净化工程师王杰斌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些“小作坊”把四处采购来的材料、滤芯简单拼凑在一起,再贴上一个“假名牌”后高价出售,消费者购买使用后发现效果不好,由此对其他空气净化器产品也丧失了信任。 9月15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新修订的《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刘大任表示,新国标会让行业更加规范,有助于其走出低谷。但企业仍需不断创新,针对细分市场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这样才能重新赢回市场。 盛极而衰 201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全国性雾霾天气,让原来一直不温不火的空气净化器市场陡然升温。 根据数据显示,2011年和2012年,我国空气净化器销量分别为112万台和126万台。而到了2013年,销量突然猛增至240万台,同比增长90.5%。那一年的2月、3月、10月、11月,全国空气净化器销量同比增幅都在100%以上。尤其是11月,增幅达到了135.6%,销售额则同比增长169.5%。 空气净化器市场爆发,也吸引了众多外来者。“主要原因还是空气净化器利润较高。”王杰斌说,以某品牌一款车载空气净化器为例,成本价大约600元,经销商拿货价1200元,市场售价则高达3000元。 可惜,好景不长。刘大任表示,空气净化器在2014年到达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其中,北京市场下滑最为明显,降幅约为50%,上海市场的降幅也在40%以上。 北京艾浦乐科技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刘岩山对此也有直观感受,他表示,去年9月的生态环境技术与装备博览会上,4个场馆中空气净化器占据了2个;而今年,则只剩下1个场馆的展区了。 “身边有一些厂家已经倒闭了,幸存的也对产品价格进行了下调。”刘岩山说,“我们的老产品虽然没有降价,但新产品增加了智能WIFI等新功能后价格仍然维持不变,实际上相当于变相降价,因为利润变少了。” 市场乱象 多家受访企业都把衰退的原因归结于行业的混乱。有意思的是,这个声称能够净化空气的行业,却无法净化自身的乱象。 据《北京商报》报道,2014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空气净化器产品顾客总体满意度为66.3(以百分制计),远低于彩电、冰箱等大家电产品80%以上的满意度。主要问题集中在消费者体验不佳、企业售后服务缺失、服务网点少、维修费用高、没有售后回访,以及产品知识普及不足等方面。 在刘大任看来,空气净化器市场出现这些乱象只是暂时的,一些企业抓住国标出台前的真空期,“捞一把就走”。而从长远来看,空气净化器产品同质化严重、基本功能不足、宣传方式单一则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产品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如果放在一起,都蒙上布,根本分不出来谁是谁的。”刘大任说,“此外,功能方面舍本逐末,最基本的净化功能都没做好,反而追求一些‘很炫’的辅助功能。” 新国标影响几何? 9月15日,国家标准委发布了新修订的《空气净化器》国家标准,明确了评价空气净化器的基本技术指标与空气净化器产品的标志和标注,有望终结空气净化器市场乱象,新标准将在明年3月1日正式实施。 对此,企业方面并不乐观。王杰斌表示,很多“小作坊”都游离于监管范围之外,有的甚至连营业执照也没有,所以新国标的影响力还有待观察,关键在于执法。 刘大任认为,新国标会让整个行业更加规范,这一点毋庸置疑。但真正能让市场持续发展的,还是教育完善、理性购买的消费者。此外,企业还应该针对细分市场作出改善,这样才能重新赢回市场。 “虽然今年的市场都不好做,但还是有一些企业通过细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因为他们瞄准了消费者的真正诉求。”刘大任说,他在展会上就看到一些空气净化器,因为采用了新颖的圆柱形设计,可以达到很高的CADR值(洁净空气量),同时又能把风噪降到最低,很受消费者欢迎。 在他看来,空气净化器走的路是中国家电发展的一个缩影,只不过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让这段路走得更加快了,所以看起来也更加跌宕起伏。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