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产经 » 正文

资源税改革将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北京商报 2011-10-14 08:47:45

  国务院10日公布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决定从11月1日起将资源税改革推向全国。消息公布后,A股市场上的煤炭板块出现重挫,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汇金增持带来的利好。但从长远看,资源税改革将倒逼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经济基本面更加健康。
 

  资源税改革难以影响通胀回落大势
 

  我国资源税改革的主要方向是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2010年6月新疆地区率先试点原油和天然气资源税从价计征,税率为5%,然后在2010年底进一步扩展西部的12个省区。
 

  分析人士认为,资源税在今年四季度扩展至全国,时点上符合预期,但油气资源税最终敲定5%至10%的税率,略高于预期。按照银河证券的测算,在布伦特原油价格为110美元/桶的情况下,国内油价约为100美元/桶,即便按油气资源税最低标准5%计算,参照去年的产量,将分别使中石油新增资源税超过200亿元,中石化新增资源税超过80亿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曾指出,不要指望增加的资源税负担在开发环节被完全吸收掉。在有竞争的情况下开发企业可能吸收一部分,但还有一部分会转移、分摊到中下游,而正是这种传导机制,让大家更加珍惜地使用资源,刺激相关主体千方百计地开发节能降耗的工艺、技术和产品。
 

  虽然资源税改革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资源品价格,从而加重通胀压力。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资源税改革在这个时候推向全国,本身暗示着通胀可控。
 

  根据多家机构发布的报告,对9月份CPI的预测涨幅基本在6%至6.2%之间,而7月份、8月份分别为6.5%和6.2%。“通胀的高峰正在过去,四季度将进一步回落”,已成为学术界和投资界的主流认识。
 

  石化、煤炭板块表现迥异
 

  资源税改革推向全国的消息,对11日的股市产生了明显影响。在上证综指微涨0.1%的情况下,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分别上涨0.51%和下跌0.58%,而煤炭板块则重挫4.58%,盘江股份、阳泉煤业等个股跌幅都在9%以上。
 

  石化、煤炭板块的迥异表现出乎投资者预料:按道理,原油天然气5%至10%的税率高于预期,而煤炭行业预期中3%至5%的税率没有出现,仍然从量计征对行业无疑是一个利好。
 

  海通证券分析师邓勇认为,虽然资源税改革推向全国会增加石油公司的负担,但鉴于2010年我国已开始在西部地区实行油气资源税改革试点,从而避免了一次性实施对石油公司的冲击。
 

  中金公司分析师关滨在其研究报告中则表示,资源税改革之后国家后续还可能推出系列配套措施,比如天然气定价机制的微调、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上调等。这两项政策均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税改革对石油公司利润的负面影响。
 

  至于煤炭,虽然此次仍然从量计征,但从价计征毕竟是未来的方向。这意味着从长远看,改革“靴子”尚未落地,而投资者的情绪也因此受到压制。
 

  不过,在部分市场人士看来,“靴子”落不落地并不重要,关键要看,在落地的时点煤炭企业是否具备成本转嫁能力。比如此次资源税改革中,将焦煤从煤炭中单列出来,并将其税额从8元/吨上调至8元/吨至20元/吨。在当前焦煤价格较为弱势的情况下,焦煤公司转嫁成本的能力较低,从而引发了资金的外逃。
 

  保护稀缺资源 兼顾民生考虑
 

  本次资源税改革,除了将油气资源税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外,还特别调整了焦煤和稀土矿的税额标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既保护了稀缺资源,又兼顾民生考虑。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煤炭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特别是动力煤领域,如果实施资源税改革,势必引起煤炭价格上涨。当前发电厂火电业务普遍亏损,难以承受煤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因此,不将煤炭资源税改为从价计征是有道理的。
 

  目前,煤炭占我国能源消费的比重高达70%。如果煤炭价格上涨,对通胀的压力是巨大的。在当前通胀形势仍然严峻的情况下,暂缓对煤炭资源税实行从价计征的改革,体现了政府对于民生问题的考虑。
 

  但与此同时,政府特意对焦煤和稀土的资源税税额进行调整,体现了保护稀缺资源的意图。以焦煤为例,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焦煤却是短缺品种。仅在2010年,我国就进口焦煤超过4000万吨,业界担心如果不加控制,焦煤会成为原材料领域的第二个“铁矿石”。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通胀形势得到控制,资源税改革的品种覆盖面会一步一步扩大,包括煤炭,也包括其他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更多的制造业企业,谁能够转型升级,谁就能够做大做强。而如果继续走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式道路,最后就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Cixaoks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