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7%,环比上涨2.1%;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出口同比增长26.5%。3月份,CPI、PPI同比分别上涨5.4%和7.3%,其中CPI涨幅创32个月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4%,环比1.34%;出口同比增长35.8%,环比增长57.3%。 业内人士认为,在经济增长无忧、通胀高企的背景下,政策紧缩难以放缓,预计二季度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加息可能性进一步上升,同时货币和信贷政策继续紧缩,人民币升值将保持较快速度。 虽然“十二五”开局之年首个季度的GDP同比增速,从2010年全年的10.3%降至个位数,但首次亮相的经济增长环比数据却显示出我国经济趋势依然向上。与此同时,CPI数据继续攀升,这意味着通胀压力依旧不减,货币政策将继续紧缩。 ■宏观大势 二季度经济增速或回升 一季度GDP同比增速较去年四季度小幅回落了0.1个百分点。 “这个增速放缓比较正常,”昨日交行金研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分析认为,虽然是放缓了,但幅度很小,而且经济一定程度的降温也有利于减轻国内目前的通货膨胀压力,也正是政策调控预期的结果,因此不用过于担心。齐鲁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启元则对记者表示道,“尽管年初有那么多政策,但是经济增速仍没有明显放缓,显示了实体经济的需求非常旺盛。” 经济增长动力的强劲可以从其他数据中体现。国家统计局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公布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环比统计数据,一季度以上三个数据的环比数据都显示正增长,这表明二季度经济增速就有可能回升。 那么,未来经济会不会陷入“滞胀”?“我觉得不会。”唐建伟进一步表示,第一通胀可控;第二高速增长会持续,虽然今年三驾马车会呈现小幅减速的格局,但回落幅度都不大,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而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这是在去年同期20%左右增速的高基数上出现的。今年1至3月全国平均日产量192.78万吨,再创同期最高水平。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面,今年一季度发电量和用电量增速均高于去年第四季度的水平,这也表明经济内在活力仍然充沛。 刘启元则谨慎认为,一般来说,产出和通胀存在正相关的关系,若这个关系被打破,经济就已经进入滞胀期。目前来看我国经济可能正处于轻度滞胀期,轻度滞胀期一般发生于过量信贷投放之后,其主要特点是经济会一直存在较高的通胀压力,宏观调控和经济波动都相对正常更加频繁。“一个季度环比增长不能说明问题,我觉得第二季度GDP会减速至9%,通胀要控制就需要经济减速来配合。”他说。 ■热点关注 物价走势 通胀有长期化趋向 3月食品价格比上月多增0.7%,拉动CPI上涨0.2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比上月多增0.4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0.28个百分点。 “虽然通胀的主要推手是食品价格,但是导致3月CPI涨幅超预期的却是非食品价格,可见物价上涨压力仍在。”唐建伟对《大众证券报》表示道,不过下半年通胀压力有望有所缓解。 齐鲁证券宏观分析师刘启元却表示担忧。“感觉实际CPI的涨幅在6%-8%之间,”昨日他对记者感概道,“通胀压力非常的大。最近我们看报道可以知道发改委很忙,忙着约谈企业不要涨价,但是这样非市场化的行政干预真的有用吗?我们看到有的企业饮料瓶子从500毫升变为400毫升,但是价格不变,这不一样等于是在变相涨价嘛。从历史上来看,行政干预可以推迟通胀表现,但是推迟的背后会隐藏更大的风险,比如变相涨价,还有就是不让企业涨价,企业利润没有办法保证,最后就选择停产,这样导致供给减少,从而更助推了价格的上涨。” 对于未来通胀的走势,刘启元预计CPI同比增速见顶预计是在6月份左右,“当然前提是在政策调控跟得上的情况下,如果调控的频度和力度跟不上,通胀有长期化倾向,可能存在失控风险,也就是不下来,跟着又上去了。”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 专栏)也认为通胀有长期化倾向,因为他注意到农村CPI达到5.9%,说明城市受行政性调控影响,有缓涨迹象,但农村更显通胀的刚性势头;同时,热钱流入不减、人工成本上升、水电等价格被人为压低等等因素,正形成未来涨价的压力。 政策展望 货币紧缩预期不变 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通胀压力居高不下,而经济放缓不明显的背景下,未来宏观政策会有什么变化?“我觉得未来需要加大调控的力度,至于时间点和力度,我无法判断,但是只要通胀不下来,调控力度就绝对不会放松。”刘启元进一步认为,“目前加息、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条件都已具备。” 那么,如果加大调控力度会不会伤及经济增速?刘启元分析说,这是必须的,控制通胀最根本的还是要控制需求。八十年代初,当时美联储主席沃克曾经成功的控制了通胀,办法就是收紧政策,有人问他会不会导致衰退?他的回答是:衰退是肯定的,而且越快看到越好。这意味着什么?只有加大紧缩政策,才能控制信贷,从而抑制需求,才能使得通胀回归常态。既要经济高速增长,还要通胀下来,这本身就是个悖论。 而唐建伟则较为乐观,“我觉得未来货币政策收紧的力度将减轻,利率和准备金率上调的频率会放缓、工具更灵活,央票使用会较为频繁,汇率弹性会加大。这主要基于我对通胀的判断,在下半年会下来。” 尽管对于货币政策未来的力度有所分歧,但二季度政策收紧成为业内的共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专栏)认为,二季度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加息可能性进一步上升,同时货币和信贷政策继续紧缩,人民币升值将保持较快速度。 其他数据 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同比增幅为25%,高于去年四季度23.9%;但是由于今年一季度PPI(7.1%)高于去年四季度(5.7%),因此去除物价因素后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实际增长17.9%,略低于去年四季度的18.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同比增幅为25%,较去年四季度的22%明显下降。其中,3月同比增长17.4%,较1-2月份的15.8%有大幅反弹。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