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在线原创] 最近几年有关于文物存放环境的监测和调控方案中还有很多值得认真研究和设计的地方,同时由于博物馆环境的复杂性,空调的设计并不能一概而论,而是要根据博物馆的需求来进行不同的调整和设计。 暖通空调在线针对此话题对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工周敏进行采访。 请您谈一下从设计的角度来讲,最近几年有关于文物存放环境的监测和调控方案,有什么新特点?有哪些新技术新应用被广泛采纳? 周敏:近年来,随着对文物保护深入的研究,在设计文物存放环境方面有了较大变化,其特点如下:首先是理念性的转变,馆藏文物保护已从抢救性保护修复、被动维修遭损文物,向预防性调控环境、主动维护防止文物产生劣化方面转变,即预防性保护。其次从预防性保护着手,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实施有效的管理、监测和控制,使文物处于“环境稳定和洁净”的安全环境之中,阻止或延缓文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 根据文物收藏、展示环境不同,采用调湿剂、电子调湿器及恒温恒湿空调系统等多种稳定环境方式;采用专用吸附剂、空气净化器及空调净化过滤系统等合适的洁净环境方式。 文物存放环境的监测和调控采用一体化集成形式,即应用被动调控材料、主动循环净化、超低氧保存、无线传感监测等技术,形成多种文物保存微环境的调控展柜系统。 新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在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方面主要侧重于采用调湿剂、吸附剂、除氧剂以及微动力调控设施,微动力调控设施主要包括电子调湿器、专用空气净化器、小型充氮系统等。 2. 新型调控剂方面主要有,基于壳聚糖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天然纤维与特质硅胶的专用调湿剂、调湿板、低浓度甲醛吸附剂、复合吸附调湿剂材料系列产品。 3. 新型动力调控设施主要有,采用生物质炭净化耦合光催化技术,对环境中氮氧化物进行净化( NOx>97%、有机酸>90%)的集成工艺技术和集成式专用小型空气净化器等。 “博物馆环境”(Museum environment),是指收藏与展示各类可移动文物的相对独立空间的总体, 包括文物库房、展厅、展柜、储藏柜(箱、盒)等空间中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条件。博物馆环境通常也称为 “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文物保存微环境”,这些细微极致的区域划分,是不是对于温湿度控制及其他环境中物质的调控都提出了难题,从设计的角度来说,如何给这些分区细、要求又各不同的环境提供空调、洁净系统的解决方案?有哪些成功案例或经验可做分享? 周敏: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文物适宜环境的深入研究和民用建筑中各行业全方位建筑节能的提出,博物馆环境越来越要求“人和物”分别管理控制。对于传统异地建设的藏品类博物馆,项目设计区分已比较清晰,就是以人为主的展厅类大环境下的舒适性空调,和以文物为主的展示和存储类小微环境下的功能性空调或环境控制。文物保存微环境研究近几年已趋近完善,专用保护和控制设备已比较成熟,但对于“人和物”共处大环境下的遗址类博物馆问题较大,也是我们设计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遗址类博物馆通常展示空间大、能耗高,象陕西临潼兵马俑博物馆的俑体因常年集尘和气体污染以及光辐射,外表已开始“黯然失色”,展厅中人员、文物以及建筑节能是矛盾的几个方面。据调研,象强度不足的俑体类文物表面的集尘及处理是影响“失色”的关键,所以展厅内的空气过滤净化不但是为人(PM2.5)还为了文物。“人、文物、节能”——博物馆设计的发展平衡点。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