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以来,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我国,已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我国将近一半的国土。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自我国有PM2.5记录以来,2013年的雾霾天气格外严重,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13个省市创下了“历史纪录”。
近些年来,一旦入冬,雾霾天气几乎“定时”出现,而且更加恶化,覆盖面不断扩大。此前,我们只是经常听说哪里出现了雾霾天气,哪里的数据又“爆表”了,今天,一个个城市几乎同时“爆表”,雾霾的笼罩下,似乎没有哪个地方可以幸免。关注雾霾的视角,也不再局限以城市为单位,现在是以大区域乃至全国为单位。如果说雾霾是一场灾难,那么我们在这场灾难中已经无处躲藏,无可逃避。 目前,各地启动了应急方案,停工、停课、临时减排等等,无不充满了紧张与凝重的氛围。非应急的层面,国家已有空气治理的十年规划,基本目标是力争十年消除重污染。总之,应对雾霾的各种努力中,我们看到了政府的重视。但是,短期的应急只是尽力降低雾霾带来的侵害,长期的努力又非一日之功,如果说根治雾霾、改善空气质量更需要时间去等待,那么公众还剩下了多少耐心? 某种程度上,雾霾治理只是一种补救,即便如此,思路转变上还曾经一度的要紧不慢。PM2.5的概念刚出现时,曾经面临是否接受的问题,要不要将其纳入空气监测的指标体系中,还曾面临着一些地方阻力。PM2.5来自哪里?有汽车尾气说,有油烟说,有煤炭说,等等,说起来也都是源头,但在重度污染源的讨论上,总是被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转移视线。甚至,理论研究与共识还不明朗的情况下,一些政策已经调整,起初,矛头就首先对准了汽车尾气,依据虽然不少,但总给人以避重就轻的印象。环境治理不见真刀真枪,模糊了决心与态度,公众对环境改善的耐心也一点一滴流失。当前雾霾天气中,人们有各种无奈和调侃的表现,与其说是人类面对天气的自然反应,不如说是面对环保现状、环保决心的不满。 环保治理不力,很难说是政府能力有限。在很多复杂的领域,政府往往表现出很强的行事能力,搞开发、做项目、设定GDP目标等等,有计划,有指标,命令可以层层下达,压力可以逐级施加,无不是言必行、行必果。相比而言,保护生态环境更像是一种原则性的努力,即使是有计划、指标,也多是减少排放、减少能耗、减少污染方面做文章,很难看到一种决心,譬如说要让空气还原到何种程度,要让水清澈到何种地步。环境保护从理念的时兴,到经济转型、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倡,已有时日了,但直到今天,我们更多地停留在减缓污染进程的层次,还没有真正进入到改善环境的阶段。 雾霾一天天的严重,空气质量一天比一天糟,在雾霾大范围覆盖、创下“历史纪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意识到,环境治理已是时不我待,几乎没有退守的余地。与此相应,政府宣示环保决心的机会,环境治理发力的机会,向公众争取信心、耐心的机会,也不会无限多。当前,政府必须要拿出最大决心,争取环境治理的时间与空间,换回公众等待环境改善的足够耐心。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