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文章 » 正文

超高层建筑未必节能 政策补贴应给最终用户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陈阳 2012-12-18 14:12:04
http://down0.51hvac.com/down/uploads/110802/1_145910203.gif
专题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许多大城市多为高层建筑,新的建筑、新的使用功能对建筑设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暖通空调已成为现代化建..

 

超高层建筑未必节能 政策补贴应给最终用户
——访住建部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龙惟定

 

 

     “绿色地产可能成为新的地产附加价值增长点。”12月11日,在上海举行的“绿色商业地产和酒店峰会”上,同济大学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洪卫作出上述表示。

 

    话音尚未完全落地,12月12日,中国政府网挂出《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多处提及建筑节能:“合理引导房地产领域的外资投向,鼓励外资投资参与保障性安居工程、绿色节能环保建筑的建设”,“大力推广(房地产业)建筑节能服务,培育节能技术服务市场”。建筑节能已是大势所趋。究竟目前我国建筑节能还存在哪些问题、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标准体系是否完善,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住建部建筑节能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龙惟定。

 

    建筑节能:能效标准体系有待改善

 

    中国经济导报:请问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发展成效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

 

    龙惟定:总体上看,我国公共建筑节能做得还是比较好的,比如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建筑节能的标准化体系,在国际上也不逊于任何发达国家。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其中一个很明显的就是建设规模问题。比如,很多地方现在都在建设超高层建筑。当然,建高层建筑有必要,因为我国土地资源比较紧张。但是如果建超高层建筑是为了与国外去比赛,那就没有必要。首先建设就花了很多资金,而且超高层建筑在节能方面先天就有很多问题,要实现建筑节能,在设计上就要比一般建筑难度大很多,而且很多所谓节能的超高层建筑实际上并不节能。而且这种所谓的节能,跟投入和浪费的资源相比,差别非常大,所以如果不控制建筑规模,只讲节能,本身就是“本末倒置”的行为。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技术至上”的节能理念。很多建筑用一些节能技术来取代实质性的节能,比如用了地源热泵技术、用了太阳能光伏板,很多人认为好像就实现节能了。事实上,在建筑设计阶段,是应当考虑使用某种节能技术,但是建筑是否真正节能,要等到建筑投入使用以后才能确定。举个简单的例子,有2幢一样的楼,其中一幢楼每年消耗1万度电,另一幢楼消耗5000度电。消耗1万度电的楼可能其中有1千度是来自太阳能发电,这幢楼很有可能就会被认为“节能建筑”,另外一幢楼耗电5000度,是通过精心设计而产生的节电,但是这幢耗电5000度的楼却往往得不到任何的节能评价。

 

    应该说,使用节能技术跟真正实现节能是不一样的定义。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节能建筑,只有相对的建筑节能。任何建筑都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运行和管理实现建筑节能,这种节能可能是和其它同类建筑相比,也可能是建筑物自身今年和去年的比较。所以不存在绝对的节能一说,不能说因为某栋建筑一旦采用了太阳能技术或者地源热泵技术就变成节能建筑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中国经济导报:您认为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的标准制定情况如何?

 

    龙惟定: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标准中,大多数还是设计标准,用相对的节能率作为设计计算的依据,而未能对节能量进行明确规定,这是一个问题。指导设计的相对节能比例不能用来评价建筑是否节能,需要对节能量进行规定。

 

    值得欣慰的是,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十二五”期间政府对节能实行能耗总量和能耗单位值的双约束。比如北京市、上海市已经对很多公共建筑的能耗定额做了规定。上海市规定大于2万平米采用中央空调的政府机关办公楼,单位面积每年的能耗不能超过38公斤标准煤。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节能建筑发展需发挥市场作用

 

    中国经济导报:您认为目前建筑节能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否完善?

 

    龙惟定:目前我国能耗有3个主要来源:工业能耗、建筑能耗、交通能耗。工业能耗与工业密切相关。降低工业能耗与整个产业结构调整有关,技术要求比较高。目前国内在降低交通能耗上主要表现在使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很多其他方面没有涉及。相对于工业能耗和交通能耗,建筑能耗是控制得最好的一部分,因为建筑基本上是固定的,在设计阶段,运行阶段都可以控制能耗,法律法规也相对比较健全。国务院颁布的建筑节能条例相当于“二级法律”。除了前期规划中的节能问题还未有相应标准出台以外,在后续的建筑设计、施工、运营中,已经有不少的节能标准和规范出台。建筑节能虽然应该是由政府主导,但是也要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

 

    中国经济导报:您认为在建筑节能中如何更充分地发挥市场作用?

 

    龙惟定:这方面的方法还是比较多的,其中一个就是在目前大规模的城市开发中,可把部分城区的能源的特许经营权委托给第三方,这在国外是很普遍的。但在我国,因为有《电力法》的限制,任何一个非电力部门卖电都是非法的。一旦这方面实现突破,就会把一部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既然他们是花自己的钱建设,就会从设计或者运行上就必须考虑通过节能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另外一个,就是政府对居民要有一些建筑节能补贴。这方面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进行调节,在美国,拥有房子的公民,如果对房子进行节能改造,比如使用节能门窗,采用保温措施等等,年终就可以退一部分所得税。这方面政策可以在美国能源部网站上查到。那么在中国,可以推动一些收入比较高的人去使用建筑节能产品,通过发票可以减免部分税。

 

    总之,政策补贴要补贴到最终的用户,而不是节能产品的生产厂家。这方面,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有了前车之鉴。要把节能政策设计成鼓励更多最终用户通过节能来实现经济利益,这样才会鼓励更多人投身建筑节能事业当中,不能让用户觉得建筑节能就是多掏钱。不但不能让人家多掏钱,还要让人家觉得用了节能产品省了钱,这样大家就都会来做。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认为节能是能省钱的,那么实现节能目的就很可观了。不能把节能事业做成少数人觉得有利可图,大部分觉得是“赔钱赚吆喝”的事情。

 

    既有建筑改造和农村建筑节能仍任重道远

 

    中国经济导报:据了解,目前我国北方很多城市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哪些方面?

 

    龙惟定:一是改造任务重。2000年以前我国建成的建筑大多为非节能建筑,占城镇建筑面积的80%,民用建筑外墙平均保温水平仅为欧洲同纬度发达国家的1/3,建筑能耗高出2~3倍,北方地区有超过20亿平米的既有建筑急需节能改造。

 

    二是改造资金筹措压力大。节能改造成本在200元/平方米以上,再考虑热源改造,资金投入需求更大。但北方多数地区经济欠发达,地方政府财力投入有限,市场融资能力较弱。

 

    三是供热计量改革落后。热计量收费是运用市场机制促进行为节能最有效手段,但这项改革一直进展缓慢,目前北方地区130多个地级市,出台供热计量收费办法地级市仅有40余个,制约了节能效果与企业居民投资改造的积极性。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有关有关农村建筑节能的情况如何?

 

    龙惟定: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建筑节能工作尚未开展。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使用商品能源和用能水平将不断提高,需采取措施,引导其科学发展。

 

    农村跟城市相比,整个能耗就不高。另外,现在我国政府开展新农村建设,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把农村的居住实现城市化。农民一旦进楼,就需要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农民往城市的生活方式去靠拢,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比如北方有火炕,老一代人到城市睡床用暖气可能不太习惯。所以新农村建设中也要考虑如何保留原有建筑的一些特点包括用能习惯,像火炕能不能上楼等等。

 

    此外,在节能之余,我们还要关注农村的“能源贫困”问题,什么叫“能源贫困”?英国有相关定义,当一个家庭如果拿年收入的10%还不能保证一间卧室冬天达到室温20度,一间起居室达到室温18度,这样的家庭就是“能源贫困”家庭。对于解决能源贫困问题,英国政府有相应措施,一方面是给相应的补贴,另外如果居民是独立住宅的话,那么政府会免费帮居民进行保温改造来改善室内环境。现在中国很多农村处在“能源贫困”状态,农民上山砍柴、焚烧秸秆,这种方式看上去是用了可再生能源,其实仔细算下来成本很高特别是人力成本,有些农村的小孩甚至辍学去山上砍柴。此外,这种方式对环境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家里烧炕或者是烧灶的话,大量的烟气就会排到房间里,甚至当柴禾不够的话,就会烧一些劣质的烟煤来取暖,对室内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这就使得室内空气品质很差,影响了农民健康。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cuilei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