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专题文章 » 正文

内蒙古供热改革实行奖惩制度 不计量收费没补贴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伟虹 李玉波 2012-12-03 09:19:44
http://down0.51hvac.com/down/uploads/100804/1_142KI07.jpg
专题
暖通空调在线编辑本次“供热计量改革”专题时,感觉到这个关系到家家户户利益的改革话题还真得“老生常谈”下去..

       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天的最高温度已降至零下,随着严冬的正式来临,北方地区的供暖问题也再次凸显。


  据统计,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热采暖每年消耗1.5亿多吨标煤,占建筑能耗50%以上,大大高于同等气候条件下发达国家水平,浪费严重。


  2000年,国家提出将供热分户计量作为发展方向,至今10余年过去了,安装供热计量装置面积约有9.5亿平方米,但实现供热计量收费面积仅有5.36亿平方米,大量供热计量装置“有劲儿没处使”。


  据了解,“装了表不收费”是目前供热计量改革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虽然各地出台了诸多供热计量收费的推动政策,但这一问题仍普遍存在。


  内蒙古同样面临供热计量收费推行难的状况。为了转变这种局面,今年,内蒙古对供热计量改革实行奖惩制度,将供热政策性亏损补贴改为供热计量奖补资金,对于不进行供热计量收费改革的供热企业,不再发放补贴。


  一些小区计量表空置


  在2010年采暖期,发展小区被列为呼和浩特市供热计量收费试点小区,但由于热计量表准确率低而放弃了“供热计量收费”。至今,该小区热计量表仍被闲置。


  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呼和浩特市曾给城发、科林城发、富泰几家大型国有供热企业下达部分供热计量收费任务,其服务的金宇紫光、富贵国际、汇豪天下也被列为实行计量收费的试点小区。


  金宇紫光小区由呼和浩特市城发热力公司负责供热,去年采暖期到来前,小区为每家免费安装了热计量表和控温装置。据该小区居民介绍,去年安装计量表后,仍实行按面积收费。据了解,由于供热公司没有将计量收费提上日程,很多住户至今仍不会操控控温装置。


  城发公司桥靠热力站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供热服务的范围内,今年仍不实行计量收费,等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开始实行。


  另一家大型供热公司——科林城发热力公司负责热计量试点的任务小区是汇豪天下小区的50号、51号、55号、56号、57号住宅楼。


  该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去年这5栋楼已实行了计量收费,今年将继续扩大计量收费范围。但记者前去调查时,热力站表示,去年这里并没有按计量收费。目前,热力公司刚刚给计量表接通感应装置,用户热计量表已有读数显示。


  供热是否实行了计量收费?呼和浩特市公用事业管理局专职负责热计量收费工作的科长汤海峰表示,该局只负责行业管理,呼和浩特市是否实行了计量收费,请记者采访供热企业。


  内蒙古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副调研员赵军从事供热体制改革研究多年。据他介绍,截至2011年~2012年采暖期结束,呼市虽然部分小区安装了热计量表,但多数处于空转状态,并没有真正作为计量收费的依据。去年赤峰市和乌海市的个别小区实行了按热计量表收费。


  事实上,供热企业往往对计量收费不积极。按照计量收费办法,用户在采暖期开始前后的规定时间内,先以按面积计算的收费金额给付供热公司采暖费。采暖期结束后,供热企业根据用户家的计量表读数,按标准算出暖气费,以面积计算为暖气费上限,少退多不补。而根据供热企业的数据采集统计,在实行计量收费的所有用户中,退费的占绝大多数。


  城发热力公司负责此项工作的总工办主任王建忠说:“按热计量表监测统计,去年每家得退30%~40%的采暖费,按面积收费的标准本身偏低,供热公司已是亏损运营。按计量收费再退这么多钱,供热企业怎么吃得消?热计量价格标准不合理,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怎么实施?”

 

      一家国有供热企业知情人士介绍,该公司去年对富贵国际小区计量表数据的监测显示,平均每户月可退采暖费约200元,最多的近800元。也有个别用户用热量多,计量采暖费比按面积计算的采暖费要高,但依据呼和浩特市地区热计量收费标准,按面积计算的采暖费为用户缴纳采暖费的上限,不必再向供热企业补交采暖费。这样,对供热企业来说,收入自然减少。虽然收入减少,但供热企业消耗煤炭成本也必然会有所降低,但不少供热企业仍然认为按计量收费不划算。而且,实行计量收费的供热企业需增加抄表、退费等工作内容,这无疑增加了人力成本。所以,供热企业往往对计量收费不积极。

 

  供热计量收费会减少供热企业收入吗

 

  供热计量收费避免不了热计量表的安装、质量验收等环节,而这些方面同样有诸多有待衔接完善之处。

 

  2010年8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住建厅、发改委、财政厅、质监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定,“建设单位组织工程验收时,供热主管部门应会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建设、规划、房管等部门和供热单位,共同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对供热计量设施进行把关,达不到供热计量标准的新建采暖建筑和供热工程不得办理竣工验收手续,不得销售使用,不得办理产权证,供热单位不予供热。”

 

  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开发商不与供热公司沟通,私自安装质量低劣的热计量表。种种问题,导致供热计量收费推行困难。

 

  《意见》规定:“建筑物热力入口和用户的供热计量装置、室内温度调控装置的购置及安装费用应纳入房屋建造成本,在新建居住建筑达到预售条件时,房屋建设单位应暂按1500元/户付款标准交给供热单位,供热单位用于采购供热计量装置、温度调控装置的支出。”

 

  据了解,一些新建建筑在售房时,开发商往往把热计量表的费用加在房屋配套设施中一并收取。而有一些小区建设时没有安装热计量表,入住后向住户再收取这笔费用,往往会有一些用户为节省这笔费用拒绝安装热计量表。

 

  另一个尴尬之处在于,供热管道每年都存在失水现象,为防止居民盗用供热管道中的水,供热企业往往会被迫采取水中加药、加煤油等措施,这些物质对热计量表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热计量表失准。

 

  呼和浩特市发改委价格科一位工作人员说,去年和前年,供热企业确实亏损。因为煤炭价格较高,采暖费补偿不了成本。但采暖价格的制定不仅要考虑供热企业的承受能力,也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承受能力。由于近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较快,国家明确要求,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控制的商品、服务的价格尽量不作调整。今年,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下降,坑口5000大卡煤炭价格从450元左右/吨下降到330元左右/吨。

 

  现在的煤炭价格是否可以补偿供热企业成本?据介绍,呼和浩特市发改委价格成本调查队于2012年~2013年采暖期开始前,针对供热企业成本展开了监审,现在监审工作仍在进行,还没有具体结论。

 

  对供热计量收费导致供热企业收入减少的说法,在2012年北方地区供暖工作会议上,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对实行计量收费的试点地区的调查显示,供热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绝大多数的用户节约了采暖费。河南省鹤壁市实施供热计量收费后,供热企业实现系统节能30%以上,在总耗能不变、供热质量提高的情况下,供热面积增加100多万平方米。供热企业综合效益不仅没有减少,还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供热改革实行奖惩制度

 

  据了解,为确保一年一度采暖期供热质量达标,今年内蒙古加大实行供热计量收费改革的力度,将供热政策性亏损补贴改为供热计量奖补资金,对于不进行供热计量收费改革的供热企业,不再发放补贴。

 

  内蒙古住建厅设立了专管机构,严格落实供热企业主体责任,制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供热企业选表、安装和收费衔接细则及资金管理办法,取消“面积上限”,完善计量热价和管理办法,依法处罚违反供热计量强制性标准和要求的供热单位。

 

  2012年北方地区供暖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十二五”时期要完成国务院下达的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4亿平方米以上的任务。住建部已与各省区市签订协议,各地要严格按照协议完成改造任务。对于已装表的建筑,全面取消以面积计价收费方式,无条件地实行按实际热量计价收费方式。

 

  同时,热计量工作将纳入多个城市荣誉的重要参考标准,今年北方采暖地区住宅供热计量实际收费比例达不到35%要求的城市,不得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国家园林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城乡建设领域的奖项,明年这个比例要上升到40%。

 

  李伟虹 本报记者 李玉波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cuilei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