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1日,全国31个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获批,总投资超1万亿元,对此,专家表示:应谨防城铁大跃进。
城铁建设投资巨大,且运营都是亏损的,如此沉重的财政包袱,为什么大家要抢着扛呢?因为,它是面子工程,有了城铁,城市俨然上了一个档次。正是有了这种心态,所以“一窝蜂”的现象屡禁不绝,从开发区,到高科技园区,到软件园,到大学城,几番热闹过后,效果究竟如何?从中获利的,究竟是谁?
人是有经济理性的,傻进不傻出的道理,本不需特别的培训,可为什么在现实中,却经常反其道而行之呢?这说明,我们目前的游戏规则存有漏洞。
首先,上下信息不对称。下面造几个概念,渲染一番声势,上面却无法验证,导致决策失误。以城铁为例,北京、上海等城市确实已到非城铁不可的地步,但各地是不是也如此呢?仅靠北京的经验,显然不行。
第二,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不同步。许多经济项目从投资到收益,是一个长线过程,短期内很难判断成败,可任期是有限的,这就造成了问责难。就算投资巨亏,可前任已经升迁,该如何处理呢?
第三,约束与监督的力量不足。公共投资数额巨大,按说应倾听多方意见,接受公众的监督。心理学实验证明,即使是一个明显错误的意见,也会让决策圈改变“全体同意”的惯性,从而超越“圈子错觉”,可现实是,一旦出现类似的意见,我们却习惯地指责它不理性、情绪化、太片面,而决策圈的信息又不对公众开放,那么,怎么约束和监督呢?
信息不对称,问责跟不上,监督不到位,这就让忽悠的成本大大低于可能的收益,大家争先恐后,从局部看,这并不违背经济理性,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可从整体看,就是一次次的荒唐,一轮轮的口号式跃进。
毫无疑问,回归经济理性已成当务之急,对于我们这个曾付出惨重代价的民族来说,尤其应警惕这样或那样的盲目。投一万亿建城铁,对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来说,并不算多,可如果这种跃进的模式成了习惯,则后患无穷。对此,应保持高度警惕。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