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实施了扩大内需政策。2008年11月,中央就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相关的配套政策也相继推出。如今,各项刺激经济政策的实施开始显现出成效。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7.9%,增速比第一季度加快1.8个百分点。这是我国经济自2007年第三季度以来同比增速连续7个季度回落后的首次加速,使得2009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同比增速达到7.1%。这预示着在全球经济还处在低迷中我国经济走出了独立行情,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进一步分析来看,这次经济增速回升的主要力量是内需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高位猛增,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旺盛,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缩减。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世界经济衰退仍未见底、我国外需增速继续下降条件下,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仍将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必然选择。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扩大内需政策不仅仅是为了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要立足长远经济的持续增长。而在当前,仍有许多人把扩大内需简单地理解为保GDP增长,不顾实际盲目上项目、重复建设搞开发。对此,笔者认为,要改变和摈弃这些错误的观点,就必须深刻领会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精髓,准确把握扩大内需政策的着力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放眼长远,从根本、大局、长期的经济发展考虑,把扩内需与调结构有机结合。具体来说,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要以解决就业为重点,着力发展民营经济。就业是民生之本,而民营企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生力军,也是受这次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因此,扩大内需的一个主要着力点应该放在发展民营经济上,着力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积极打破行业壁垒,放松行业管制、降低垄断行业的准入门槛,对吸纳下岗职工、大学生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
――要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消费需求。这就要求各地政府在落实扩大内需政策过程中,要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重点加大“三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投入,缩小城乡、区域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同时,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消除人们消费的后顾之忧,提振消费信息,提高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要以支持科技创新为重点,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经济增长是以产业为依托的,因此,扩大内需保增长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结合,加快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等要素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要以发展城市群为重点,着力推动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相对于传统的单一城市结构形态和功能效应,城市群作为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其在结构状况(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空间布局、专业化程度)、区位条件、基础设施、要素的空间集聚方面比其他区域具有更大的优势,能够实现地域空间经济规模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各地应把扩大内需保增长与城乡区域结构优化紧密结合,实施支持性的城市群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以产业集群发展为纽带,实行城市、城镇集群发展,彻底转变我国“散、小、低”的粗放型经济发展状态。
总之,扩大内需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外需下滑的政策措施,更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型,应立足国内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优化,充分发挥国内消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形成消费、投资和出口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实现短期增长与长期持续发展相统一、经济规模扩大与经济素质提高相统一、财政收入增加与老百姓福利水平提高相统一。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