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在线原创] 去年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4492亿千瓦,同比增长5.3%,增速比4月份上升0.7个百分点。夏季来临,如何让空调减少耗电量,正在成为建筑降耗的关键点。 55%建筑能耗来自空调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已占全国总能耗的近30%。在建筑能耗中采暖和空调的能耗又占到了55%左右,在我国现有的441亿平方米建筑中,95%以上属于高能建筑。建筑消耗了全国50%的能源,同时制造了34%的污染。因此住宅建筑中央空调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中央空调是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心 在发达国家节能空调的普及率非常高,欧洲超过15%,美国20%以上,澳大利亚60%以上。中国仅有1%的建筑使用了节能型中央空调,《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绿色建筑方案》,认为绿色建筑的建设与城市节能改造的重头戏均在能耗水平高的中央空调,从能耗层面来看,节能级中央空调替代淘汰级中央空调势在必行。选择节能型中央空调,将为整个建筑的运行降低大量运营成本。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在建筑节能上还有许多路要走。由此看,中央空调节能成为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重心毫不为过。 中央空调的节能如何做? 1、提高产品能效比:中央空调生产企业要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不断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 2、提高系统能效:中央空调是由系统组成的,设备只是它其中的一个部件,光部件节能,系统不节能,最终的能耗也无法下降; 3、采用空调节能的新技术:新技术对于提高空调整体的能效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4、要用高效、环保的制冷剂:空调用什么样的制冷剂及怎么用环保的制冷剂,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建筑节能实施新标准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1月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4月15日发布第408号公告,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标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2、《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能效测评方法》2015年4月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9月29日发布第568号公告,批准《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为建筑工业行业产品标准,编号为JG/T448—2014,自2015年4月1日起实施。标准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 3、《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2015年5月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10月20日发布第599号公告,批准《公共建筑能耗远程监测系统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285—2014,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规程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4、《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2015年6月实施: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4年11月5日发布第621号公告,批准《建筑节能气象参数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T346—2014,自2015年6月1日起实施。标准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标带来的新考验 未来绿色建筑适合用“十三五”、“十四五”、“十五五”三个五年来实现三个转变——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转变,从单体建筑到区域建筑的转变,从“浅绿”到“深绿”的转变。 新标在旧标准基础上,更为精细、全面。其中包括,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修改部分评价条文,并为所有评分项和加分项条文分配评价分值等。 只要符合新标的要求且勇于创新、得分突出的绿色住宅项目,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相反,那些本身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开发商将遭遇市场的考验甚至被市场所淘汰。这也将进一步完善绿色住宅市场的竞争秩序,为绿色住宅的集约化推广打好基础。 新标准将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行业的市场规则、竞争秩序,并带动整个产业链实现设计和技术创新,绿色住宅行业也有望掀起新一轮市场洗牌。 暖通空调在线认为: 建筑节能并不是某个单个技术或部品就可以实现的,需要与之配套的技术与产品的共同作用,即能源系统的优化,尤其是中央空调的降耗,更需要系统的优化,中央空调的降耗需要建筑设计、系统设计、施工质量及运行管理的共同配合,才能实现最有效的节能。 此外,要降低空调在建筑中的使用能耗,除了从建筑设计、空调设备、安装施工上要注意,当前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后期的运行管理。降低建筑能耗对于整个社会的节能事业意义重大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降低建筑能耗的意义恰恰正是在于建筑一个节能生活的方式。 中央空调作为建筑节能领域中的重要一环,随着建筑节能减排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绿色建筑战略的实施,势必带来更多的对节能型中央空调产品的需求。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的道路上,国内中央空调行业还有许多路要走,未来还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节能话题持续发酵的今天,相信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给中央空调行业带来的机遇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