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在线原创]
暖通空调在线论坛上针对企业的爆帖不少,有针对企业八卦的三言两拍,不时有网友对于企业的宣传、产品及技术“指指点点”,这些帖子,在泡论坛的网友眼中,再正常不过了,因为任何企业都会有瑕疵,任何技术都会有限制,麻辣戳点的网友也未必会碰到有企业来论坛进行对话。
但也有例外。
暖通空调在线论坛上,有个帖子的名称为:“燕通辐射空调忽悠技术大集合”,这个帖子截止到2013年7月25日,点击量是25378,回帖是278,起始于2011年2月21日。后又有续集“燕通大忽悠续集”帖子,也热闹了一阵子。这两个帖子无疑给论坛的网友做了“燕通”与“辐射空调”两个概念的普及,还有一个附带的事实,将名为master的网友真实身份也浮出水面,这个master在论坛里与发帖质疑的网友开始了激烈的辩论,颇有“舌战群儒”的架势。
这个master 正是帖子里所说的“燕通”的燕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严继光先生。
论坛上的纷争,硝烟弥漫之时,一度让严继光先生遇到了极大地困惑,他研究欧洲同类技术多年,原本希望通过发帖的方式介绍他的研究思路和目前国内外同行的研究现状。他发现很多持相反意见的网友,不是对技术本身进行深入探讨,而是对其发动了人身攻击,他曾在网上留下了不再言语的帖子,曾经表达过愤怒,但是也有更多的网友希望他继续保持他的风格,就技术上的思辨继续给在线论坛的网友们带来争论的锋芒,和开阔技术眼界的精华内容。当然,master的观点也未必就是正确,但是更多的网友表达了对他这种思辨精神的敬佩,同时也对与他针锋相对探讨技术问题的网友表达了欣赏,毕竟敢于接棒进行辩论的双方都有着令人赞赏的勇气,水平和对错是另外一回事,取决于观战者自身的理解和悟性,这虽是题外话,但是的确,网友们很珍惜这种“针尖对麦芒”的犀利和直面。
网友间的纷争,暖通空调在线的工作人员并不介入,但是持续关注这个围绕“燕通”和“辐射空调技术”的纷争。几年下来,透过纷争看到事件的背后,反映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行业技术纷争如何有个安放的平台?论坛上的唇枪舌剑是否有真知灼见?企业技术研发如何能纳入行业技术发展的主流?如何让企业自身研发的技术在没有获得各主流院校专业人员的认可下增加更多可信性?为什么我们在行业的大小技术交流会上鲜见技术交锋的精彩片刻?论坛上的争辩如何能提炼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由此,笔者访问了这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的漩涡中心的严继光先生,试图以媒体的角度,理解他的出击,他的奋斗与他的“格格不入”。感谢严继光先生的开诚布公,以平和的心态和真实的话语与笔者进行了沟通。
#p#副标题#e#
争论漩涡下的平静与愤慨
暖通空调在线硝烟弥漫的争论帖子,各路人士各怀心思的纠来辩去,这其中有两点的纠结,使采访后的文章无从下手,因此,在访谈后,将访谈印象归纳于此,与网友,也与严继光先生共思。
令人纠结的体现,一者,这不是一个就事论事的争辩,严继光先生本身是企业的董事长,他一定维护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任何环境,无论是竞争,还是技术的辩争,他希望维持在技术层面上进行辩论。但而后他和他的企业背景浮出水面,这使得他在这场持久的辩证中占有了不被人同情,或者不被人施援的境地。这样的争论从前到后,你也许能看出他的孤独。尽管有网友支持他,但支持的声音并不多,或者说不表态的人居多,看着争论的人很多,这个从帖子关注度很高,而发帖议论的数量并不多。
在访谈中他如是说道:“十年前我国一些暖通泰斗,开始大力推广辐射空调,清华曾经发表著名论文‘金属辐射板空调是新世纪的最佳选择’。欧洲是辐射空调的发源地,当年我曾经抱着犹如西天取经般的虔诚前往欧洲。由于冷工况结露,该技术实际在欧洲已经接近被人遗忘,我看到的大都是不成功的案例。与国内同行在走欧洲同行高温水的老路不同,我开始研究欧洲技术‘结露’的原因,研究是否有可能制造出既有较强的辐射强度又不结露的辐射板?”
当他的辐射板研制成功时,由于他的个性使然,他不是像大多数商人那样邀请业内名家进行鉴定捧场,拜托行家美言。而是采用了被视为另类的“不破不立”的宣传方式,在网页大力鞭挞主流观点并引火烧身。当笔者就此询问他采用如此不入流的方法,对企业和他的技术推广是否有利时?他苦笑了,面对国内同行的质疑和不认同,他只好带着他的专利转移香港。在香港的推广代价和难度远比大陆更大。但他没有回头的余地了。陆续地,他的介绍里有了一些工程应用的实践案例,如国泰航空、香港机场和香港科技园,他也把香港用户不吝赞美之词的评价报告晒到了网上,他认为这些更重要,甚至重过国内的一纸“鉴定”。
作为观察者所纠结的另一层因素在于,一个企业的董事长,来这个技术纷争的论坛里,你放一枪我就放一炮的唇枪舌剑,太让人低看这个董事长的重量了,难道他本人对此不敏感吗?难道他就不能通过正常的、传统的方式,以发表论文的方式介绍他研究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吗?在帖子论证中master这样解释他的想法:“未必形成正式文章才是学术讨论,虽然也在各种会议、杂志发表论文(搜索一下便知),也参加过编写书籍。但我倒没把这些当回事。我更喜欢在这里交流,在这里说错了,网友会给您当头棒喝!当然也可以在这里极地反击。我曾经把这里当做三十年代的‘语丝’杂志来称赞。并且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
严继光先生崇尚“语丝”杂志,可见他的年纪必然已有过沧桑,在今天鲜有年轻人知道“语丝”所意味的那种言论自由的氛围时,他将暖通空调在线论坛当做“语丝”来比拟,可见他的期望,与他的认真。
一切事在人为,是个性使然。
严继光先生在业界的知名度并不低,很多学者和行业上的人多少对他有些了解。但是大部分不认可他的“攻击性”,他会对主流品牌,比如格力提出他的毫不留情的质疑,也会对行业主流技术梯队,如江亿院士的温湿度分控技术进行炮轰。这让他很没有“人缘”,这种“自不量力”型的进攻,结果可想而知。
在与严先生聊这个的时候,他依然没有避讳,他的质疑依旧鲜明的提出,就如同他在论坛上发的那些帖子。他谈起国内学术界,他说有一种相互“捧”的氛围,太缺乏质疑和批判,对这样的风气他表达了他鲜明的态度-深恶痛疾,他认为技术争论是技术进步的推动力,真技术要不怕火炼!要敢于质疑和被质疑。他曾希望暖通空调在线要变成“语丝”杂志,成为业界争论探讨的舞台。发起质疑是需要勇气和底气的,回复质疑是需要理据和数据的。面对质疑不回复,成了行业学术界的主流态度。他剖析这种态度本身的原因主要是,没有足够的数据或理据来回复,也有学者怕在这种场合争论“丢了份”,为此他还特别发表了介绍世界名校崇尚争论的帖子,希望学者用于面对,敢于承担。但他也表示,他这样的举动现在看来是收效甚微。
#p#副标题#e#
论坛争论的焦点
撇开严继光先生以master身份论争一些技术问题的纷繁复杂。单就跟他自身有关的“辐射空调技术”的争论,难说结果如何。关于这一技术,资深网友兔爷告诉笔者,一个企业花费十几年时间,花费很多经费,研究辐射板空调技术,而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获得了客户的认可,也获得了一些机构的奖励,这个至少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赞誉这种态度,作为媒体应该给以关注,不要不理不睬。
这是个复杂的事情,严先生所走的企业研发之路,并不属于行业技术研发的主流方法,他也许过于独立的,自说自话地开展研究,同时他的个性使他看上去有很强的攻击性,这让业界的学者对于他的研究和进步采取了谨慎观望的态度。而严先生的强力抨击是让人看得到的,比如网上就传说他曾经让吴元炜前辈“臭骂”的八卦,虽然我们经过询问当时在场的一些人,确实吴老以严厉和严肃的态度,制止了严先生当时对于业界其他学术带头人的抨击。这个了解吴老的人就会知道吴老在意的是严先生所采取的方式是否合适,而并不是对技术本身的争论给以结论。
相信,严先生这样个性,也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一个做企业董事长的人,求和谐求支持求理解求这些专家多说好话,都是人之常情,而他用公开的方式去“得罪”,这又何苦呢?
笔者为求证这些围绕“辐射供冷”技术的征讨,询问过业界的一些学者,大都不对燕通的技术实践进行评价,对于严先生所讲述技术独特和解决之道的理论,学者中也有表示可能含有企业自吹自擂的虚成分。这样的表现,也说明严继光先生的“得罪”,多少有了实质影响力。这在业界是存在的现实。
在与严先生聊这些业界事,笔者很直接,严先生也如数接受。我的疑问在于,为什么你不采取正规的传统的方式进行正常的技术交流呢?比如,写论文,比如请专家团去鉴定,再比如让业界去工程基地参观,用实践说话?
严先生说,我写论文,我也欢迎这些专家去参观,但是我要说的是,行业上不能为了互捧而不尊重科学,不能眼看着某些企业乱吹牛,专家也去助阵,在不科学的鉴定意见上签署自己的名字。他希望把他的研究放在大众的鞭挞之下去熔炼,他选择首先在香港推广,之所有这样的选择,他说希望能利用香港业界对大陆技术的审慎态度,希望在这样的环境里得到真实的评价!在暖通空调在线的讨论虽然激烈,但缺乏深度,希望更多的业界名人能放下架子,在这个熔炉里练练,也许会有很多收获。
笔者把这些话语写进这篇文章,不知道会不会有专家会很对号入座地生气,笔者对此有不同意见,业界的技术纷争一直都存在,只不过鲜有针锋相对的对垒。思辨的人也许不在少数,但是大声的说出来的人,的确凤毛麟角。严继光先生用这种“打击”大多数人的方式说话,可见更会让他更孤独地前行。
花了很久的时间去看论坛里探讨辐射天花及新风系统技术的帖子,尝试着梳理一下争论焦点所在,这里面有关辩论双方,为了气势上压倒对方所采用的语言战术之外,还是能厘清质疑和反质疑的焦点所在。
传统的有关辐射板吊顶的技术,对于冷工况结露现象难以处理,也因此影响了辐射天花板在空调中的使用。但是严继光先生在各种场合宣讲他的专利,主要出发点就是,解决了辐射板吊顶的冷结露现象。虽然笔者很想借此梳理各方观点,理出个高低错落。但是作为媒体,还是觉得技术纷争的结果不一定非得要有谁对谁错的定论,媒体应该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促使这样的围绕技术争辩的氛围,健康持续地发展。因此,分析这一典型事件背后的寓意,也许更为重要。
#p#副标题#e#
衍伸而出的故事
我们的想法:不管谁对谁错,我们都有学习,都有收获。对于在线来讲,这样的交流求之不得,这也是相比较传统媒体所不能达到的一种交流境界。人与人,面对面交流,难免留些情面,争论到脸红脖子粗,估计已经无法理性了。纸上交流的“新语丝”,是一篇篇檄文,是辩论之后的精华形成,也是真知灼见的成果,那是更升华的境界。我们也建议严先生以及辩论各方的网友,能安心下来,梳理各自所坚守的观点,成文落地,为我们行业奉上思辨之后智慧上的饕餮美食。
至于在交流技术过程中,有“偷师”,甚至成就自己商业价值的网友们,我们也是由衷的赞叹,我们在与严先生沟通这些事时,看出他的无奈,但是毕竟技术的探讨,专利的发明,到了一定程度,是要惠及大众的,这也是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尽管争辩不断,但也许殊途同归。感谢严继光先生的时间,和他率真的谈论。也希望我们的愿望能多少实现。
以此案例作为分析,笔者期望表达的是行业如何面对技术上的思辨,以及如何促成思辨后价值的整理。可能无法有答案,但是至少,我们应该支持、维护和倡导公正地开展技术话题的争论,有此基础,才能有进步吧。
在访谈的最后,严先生希望将如下一段话带给读者:“空调是近百年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空调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赶上诸如电脑、通讯和汽车等行业的发展速度。行业高居不下的能耗使得我们专业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利用更少的能耗,使人享受到更舒适的环境。我们RCF技术达到了23°C,相对湿度60%,CO2浓度800PPM以下的舒适度标准,并达到了比传统中央空调降低40%空调电费的目标。大家可以质疑我们的技术,也许我们存在站不住脚的谬误、经不起推敲的试验,我诚意欢迎专家学者问责、批评和讨论。我希望飞蛾扑火,推动我们这个行业技术争辩持续进行。”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