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分析 » 正文

2012年我国氟化氢行业发展情况调查分析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作者:中国行业研究网 2012-07-12 09:45:40

        “目前市场上普通的氟化氢产品不太好卖,价格也低于去年同期;而高纯度氢氟酸却供不应求,价格也一路走高,5月初的价格同比增长了10%。”广州某贸易公司销售经理扬展业在接受电话采访时,市场价格涨跌的信号表明,氟化氢行业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不应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政策抑制产能过剩

  
  我国氟化氢主要用于生产氟碳烃和氟化盐,氟碳烃运用于高端涂料,氟化盐主要用作铝电解的助熔剂,也用作研磨产品的耐磨添加剂,以及用于玻璃抗反射涂层、搪瓷乳化剂、玻璃乳白剂、焊材助熔剂、陶瓷填充剂、杀虫剂等。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罗亚敏介绍,自2005年以来,我国氟化氢行业进入产能大扩张时代,全国各地纷纷上马氟化氢项目,我国现有氟化氢生产企业50多家,2011年总产能约145万吨/年,占世界总产能54%。2011年我国氟化氢产量为100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2%,平均开工率仅67%,产能明显过剩。
  
  在未来5年中,国内氟化氢的消费将保持6%~7%的年均增长率,预计2015年消费量将在108万~120万吨。因此,我国在未来5年里氟化氢产能过剩的状况不会有大的改观,平均开工率仍将保持在60%~70%。

  
  国内氟化氢产能膨胀过快的现状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工信部于2011年2月发布了《氟化氢行业准入条件》,重点提出新建生产企业的氟化氢总规模不得低于5万吨/年,新建氟化氢生产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不得低于2万吨/年。2011年4月底发布的《氟化工产业调整指导目录(2011)》中,除电子级及湿法磷酸配套除外,新建氟化氢装置已被列入限制类项目,5000吨/年以下工艺技术落后和污染严重的氢氟酸装置被列为淘汰类。业内专家认为,这一政策举措有利于抑制我国氟化氢产能过剩的局面。

  
  高纯产品市场广阔

  
  高纯氢氟酸是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关键性基础化工材料之一,主要应用于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清洗和腐蚀,以及光伏工业和液晶显示器行业,对铝和铀的提纯起着重要作用,在炼油中用作异丁烷和丁烷的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等。氢氟酸的纯度和洁净度对集成电路的成品率、电性能及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产品等级一般分为4个档次,目前国内能够生产SEMIC1-7级高纯氟化氢的企业近10家,而能生产SEMIC8-12级的企业极少。

  尽管我国氟化氢产能总体过剩,但高纯氟化氢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罗亚敏说,2005年我国电子工业消费高纯氢氟酸接近3000吨,其中进口产品1550吨左右,进口量占到国内消费量的52%;2011年已有超过5000吨的消费量,进口产品接近2500吨,仍占到50%。5年多来,虽然国内高端氟化氢产品的产量不断上升,但消费量也同步上升,进口比例没有减少。2005~2011年国内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

  
  高纯氟化氢产品除国内供不应求外,国外市场也很大,包括日本、美国、欧盟和中国台湾等,都是高纯氢氟酸的主要消费区。

  
  企业开始主动转型

  
  由于国内外高端产品需求量大,不少企业开始向高端领域进军。罗亚敏介绍,浙江巨化集团凯恒电子材料公司2009建成国内第一套6000吨/年较大规模的工业化高纯氢氟酸装置,开工以来产品一直热销;福建邵武永飞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建成的3000吨/年高纯氢氟酸装置成功投产,是国内第二家较大规模的企业。浙江蓝苏氟化有限公司2011年1月也投产了5000吨/年高纯氢氟酸项目。

  
  截至2011年6月,我国高纯电子级氢氟酸的产能约为2.6万吨/年。目前还在建的电子级氢氟酸产能超过5万吨/年。

  
  罗亚敏认为,目前,国内氟化氢行业不仅开始向高端产品转型,同时还在向资源富集地和下游产业链延伸。氟化氢企业由原来主要集中在东南部萤石品位较高的地区,开始向内蒙古的萤石产地转移。经过数年的资源整合,现以中萤集团产能最大,其次为浙江鹰鹏化工,这些较大的氟化氢企业大多自有矿山资源,或者位于矿区附近,同时配套制冷剂和氟化盐下游产品装置。

  
  掌握先进技术的企业如山东东岳、上海三爱富、江苏梅兰、中昊晨光院等进一步延伸氟产业链,从含氟烃向下继续生产氟橡胶、氟树脂、含氟精细化学品等高端产品。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Cixaoks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