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机制推广分析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郭锦辉 2011-05-05 09:39:07
“十二五”规划提出,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能效标识、节能产品认证和节能产品政府强制采购制度。中国目前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存在哪些障碍?未来应该如何加快推进?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原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
记者: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节能市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王树茂:从投资的角度讲,很多节能项目都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可以自己投资搞节能,也可以由节能服务公司来投资进行节能。中国以往推进节能常常靠政策,而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机制。节能服务企业在竞争的同时有经济效益和市场推动力。
在发达国家,节能市场化机制发展比较早。发达国家的节能服务公司不仅为企业,也为政府机关以及各种公共事业单位提供服务。这个意义更大。譬如说,所有的政府机构都搞节能,那将增加大量的财政投入。另外,很多政府机构没有节能人才,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技术。合同能源管理不需要政府投资,也不需要增加财政预算,而是由节能服务公司来投资、制定方案、实施,从而把能源费用节省下来。
对企业也一样。企业经常受困于资金限制。而节能服务公司能做出很好的节能方案,然后和企业分享节能效益。这种机制是推动节能的非常好的机制。自从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把合同能源管理引入中国以来,节能服务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节能服务发展的文件,以解决节能服务公司发展中的困难,为合同能源管理创造了非常好的政策环境。
记者: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难点有哪些?
王树茂:我认为,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或者从更高一个层次来讲,“十二五”期间,如果要在企业中广泛开展节能减排,把大量的节能潜力挖掘出来,从总体上讲有三个障碍。
第一个是认识障碍。这是说,企业高管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基于能源浪费的“惯性”,一些企业往往有“浪费无罪”的误区。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家企业。节能改造的年经济效益达1200万。但是在谈判中,企业希望能少支付节能服务公司200万。双方随后陷入争执,谈判推迟了近一年。而这一年下来,企业仅浪费的能源费用就达1200万。所以,企业应该真正提高认识。同时,政府应该下达具体的指标,通过相关机构对企业节能减排潜力的分析,企业要向政府承诺节能减排的目标。否则,很多节能项目很难得到实施。
第二个是技术障碍。国内现在有很多节能技术,一些技术还非常有效,投入产出比很高。可问题是什么呢?技术非常混乱,鱼目混珠,有些节能服务公司能力不强或者夸大节能效果。由于缺乏比较权威、有效的信息,企业很难判断哪些技术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技术最合适,技术到底有没有风险。这就需要提供信息服务和检测服务。所以中国急需建设完善检测队伍和检测机构。这是一个能力建设问题。
第三个是融资障碍。节能服务公司要做大量的项目,就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融资。银行很多时候对项目的好坏、项目节能效益等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最大的担心就是贷款无法回收。所以,融资机构一方面要提供购买合同、节能效益的抵押等多种经营品种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另一方面银行也要加大培训,鼓励相关业务部门的创造性。同时,国家应该把银行等融资机构纳入激励的范围之内,鼓励银行开展这方面业务。
记者:国外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供中国借鉴?
王树茂:许多国家提出,政府机构应该带头节能,像美国等都给政府机构提出节能目标。政府希望企业节能,但政府机构总不能没有行动吧?国外推进合同能源管理可供借鉴的经验,首先就是政府机构和所有的政府大楼带头做。
此外,国际上由于市场比较成熟,合同的信用、各方的合同效益比较好。我国在这方面还不够成熟。许多节能服务公司纷纷成立,而他们的风险管理能力很弱,所以需要给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培训。
事实上,国内最大的问题是检测问题。国家应该花大力气去培育检测队伍。如果这个队伍不建立起来,一旦出现争议,就很难解决,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也就很难。
记者:中国未来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树茂:一是提高企业高管的认识,给企业定下节能目标,克服认识障碍。二是建立一支强大、权威、健全的检测队伍。三是多品种、多渠道为节能项目提供融资服务。另外,政府要在奖励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的同时,鼓励银行给节能项目提供融资。
|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热门阅读: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