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的空调行业可谓是流年不利,凉夏、原材料涨价、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的反倾销等“天灾人祸”全都一股脑赶上,导致近20多个中小品牌落寞地告别空调行业,而格力、海尔、美的第一集团军却将大鱼吃小鱼的经济规律演绎得淋漓尽致,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屡创新高。 市场:千元特价机绝迹 “去年五一的时候卖场里到处都是千元以下的特价机,可今年怎么都看不见了。”回忆起今年五一期间想买台一匹特价空调,家住天河棠下的白先生还是觉得有些纳闷。而如果总结今年空调市场的关键词,那一定非“价格”莫属。一边是厂家迫于成本压力不断提价,一边是商家凭借囤货强势打压。 从年初到2006冷冻年度结束,空调市场便经历了3次大规模集体涨价,第一次是3月份众厂家借推新品之机提价格,而随后的5月份和6月份的两次涨价皆因铜价(60410,280,0.47%)上涨而起,每次涨价幅度均在5%至15%之间。从出厂价来看,一般挂机涨了200元上下,柜机涨价约在500元左右,高端机涨价普遍在800元乃至千元以上,市场畅销的1匹机很少有低于1500元的。 但是厂家涨厂家的,商家降商家的。紧随空调厂家涨价之后的便是商家“力挽狂澜”的降价。凭借强势的连锁和涨价前囤积的大批商品,各大卖场的促销直降等活动一直没断。 不过,有关统计数据给2006冷冻年度的空调价格“盖棺定论”:与2005冷冻年度相比,2006冷冻年度空调市场零售均价上涨了7.05%,而这是15年来破天荒的第一次。 专家:原材料涨价的无奈 对于今年空调涨价的原因,多位专家均认为是成本和库存的双重压力造成的。 今年年初以来,空调重要原材料之一的铜价一路上扬,曾突破了8.3万元/吨的历史大关,同比涨幅达130%,铝价(20850,70,0.34%)也上涨了50%,塑料等有机材料的涨幅达40%以上。受此影响,5月初,压缩机生产企业联盟集体涨价,平均提价幅度在15%以上。原材料的成本压力使得原本利润微薄的空调企业已经雪上加霜,而千元左右的特价机,按照目前的成本核算其价值已经远远超过1000元。另外由于欧盟标准和国家能效比标准的提高,各大空调品牌成本也相应增加。在多重压力之下,空调厂商利润不断下滑甚至已经到了亏损的边缘。 同时,受到2005冷冻年度遗留下来的近千万台库存的影响,再加上今年五六月份的雨水天气使空调的前期销售不旺。从全国的数字看,目前我国空调的生产能力也已经大大超过需求量。2005年全国空调产量为9060万台,预计今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1290万台,而我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只有5000万台。大量的库存占用了厂家大量的资金,又给这个没有旺季的空调市场带来致命一击。 2007年预测:价格涨跌尚存分歧 来自期货市场的信息显示,2007年铜价将回落并靠稳在6.5万-7.2万元/吨,有评论认为这将使得空调制造的成本降低,进而影响市场销售价格。 但环球资源发布的全球采购报告显示,尽管供应商之间争取订单的情况激烈,三分之二的受访供应商仍然计划在未来的12个月内提高产品价格,这主要是由于压缩机、制冷剂、铜和铝的价格上涨所造成的。在通过对14家制造商进行的实地工厂采访考察后的报告显示,从中国内地采购空调的买家在未来12个月内将在市场上看到有关产品价格轻微上调。 不过接受环球资源调查的空调制造商当中,也有32%预计保持原有价格,2%有计划降低产品价格,表明市场上竞争同行对涨价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仍在观望。志高副总裁彭泽文也表示,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扬,仅仅是空调价格上涨的一个方面而已,最重要的是,近几年来,空调价格偏低,有点背离市场规律,而上涨只是价值回归的一个体现。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