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 » 正文

王侠:三点建议推动冷链物流行业发展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7-11-13 08:38:13
    以“创新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17中国国际商用车展(CCVS)近日在武汉举行,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中关村绿色冷链物流产业联盟联合主办的同期活动“第四届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论坛”召开。

会议现场,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分会会长王侠为推动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冷链运输装备升级指出三点建议。同时,现场嘉宾共谋冷链运输行业发展。

冷链运输是冷链物流供应链的核心链条,主要包括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和航空冷藏运输等。为了保持易腐货物的原有的品质和使用价值,减少运输途中发生腐烂变质和数量上的损失,提高货物运输的安全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最佳经济运输,就必须将易腐货物置于其保鲜温度所需的低温度条件下。

王侠介绍,8月2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严格冷藏保温车辆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提升冷链运输装备专业化水平。为了加强宣贯国家政策、引导行业发展,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分会联合中冷联盟在展览会期间,联合主办“冷藏车展示专区暨2017第四届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论坛”,打造中国国际商用车展览会产学研用联动,旨在展示冷链运输新产品、新技术,讨论冷链行业可持续发展方向与趋势,为冷链运输企业与装备企业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推动冷链物流可持续发展,推动冷链运输装备升级,共谋冷链运输行业发展。

冷链运输行业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为此,王侠为冷链运输行业发展指出三点建议:

首先,王侠认为可以利用现代汽车工业技术,提高冷链运输装配水平和冷链流通率。

“目前,我国冷冻食品主要依靠公路运输,现状是常温运输普遍、保温运输居多、冷藏运输少数。据中冷联盟统计,截至2017年我国冷藏汽车约有10万辆,而美国拥有20多万辆,日本拥有12万辆左右。我国冷藏车占货运汽车的比例仅为0.3%左右,美国为0.8%~1%,德国等发达国家均为2%~3%。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王侠介绍道。

王侠强调,其次冷链运输行业要紧跟时代发展,抓住产业和个性化发展需求。冷藏运输的易腐货物新鲜肉类、水果、蔬菜占较大比例,还有乳制品、冷饮、糕点、巧克力、保健食品等。随着我国城市行业的发展,除了肉类加工厂、冷库外,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副食商场、牛奶公司、食品加工厂等也成了冷藏保温车的主要用户。

我国是农牧业生产大国,每年我国都有数亿吨的食品需要通过冷藏运输满足消费者需求。特别是最近几年各大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启动以及各大食品行业,冷饮企业的速冻、保鲜食品的发展,将促进冷藏运输的增长。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将由生产粮食作物向发展优质农特产品过渡,对冷藏运输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其中还不包括日益兴起的生鲜电商对冷藏运输、宅配的庞大需求。

王侠表示,冷链运输业应当转变发展方式,创新服务模式。目前,我国冷藏运输尚处于运输合同与物流外包之间的阶段,下一个阶段向物流外包迈进,并从物流外包发展到整个供应链的集成。

现在的物流外包尚不全面,公司规模小,信息技术落后,运营水平低、服务内容单一、空驶空载率高,整个冷链运输没有业务网络,没有一站式服务,这方面,与乘用车和商用车都有很大差距。加上冷链物流装备严重不足,市场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冷链物流标准不统一,冷链运输急需国际化,特别是农产品大多还是通过普通卡车运输,每年应腐烂变质而浪费的数量大的惊人。

最后王侠坦言,目前来看,构建网络完善、管理水平先进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至关重要。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可以为冷链运输行业寻找到新方向以及新机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dudu11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