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社会对绿色发展的共识逐步形成,与绿色技术相关的科技创新成为绿色发展的基本要素,本质在于引导技术创新活动朝着有利于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推行绿色技术创新是从根本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之间“脱钩”的关键途径。 由于绿色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依靠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近期发布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特别指出“必须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幅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然而,受制于一些体制机制性因素,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正面临需求不足、能力落后的挑战。 政府主动扶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必要性 政府的决策和行动是直接影响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最基本因素,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主动干预。由于绿色技术创新与一般技术创新不同,既存在多种类型的“市场失灵”,又要考虑经济、环境及社会收益等多重目标,使得政府角色责无旁贷。 首先,绿色技术创新有“双重外部性”。一是绿色技术的溢出效应。研发绿色技术的多数企业或机构承担了大量创新成本,但却未能获得全部甚至大部分由此带来的社会收益,这种投资回报的不对应会导致其投资不足和普遍性“搭便车”现象,迫切需要政府加大公共研发投入。二是采用绿色技术减少污染排放或资源损耗,会产生更少的外部环境成本。但若缺乏污染排放定价机制,企业污染排放成本被低估(即实际支付成本小于社会总成本)将导致过度排放。当前全球约有40个国家已实施或计划实施碳价机制,如排放交易制度和碳税等,旨在把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破坏或损失转移给污染责任方且有能力减排的相关方(Worl。 其次,绿色技术创新存在市场不确定性,短期内难以达到经济规模。如:由于传统技术及其技术组织体系的排他性强,且伴随大量沉没成本,使得具有替代性,甚至是颠覆性的绿色技术难以被现有企业大规模采用,这就要求政府在市场培育或需求刺激上予以临时性支持,强化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政策预期和社会引导。这种扶持不仅需要促进绿色技术扩散、降低早期的高资金壁垒,同时又要防止出现技术锁定、竞争不足或私人投资被“挤出”。因此,设计周密的绿色公共采购、标准规制等政策至关重要。 第三,相对于多数发达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在绿色技术创新上存在显著差距,更需政府支持。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绿色技术创新活动主要发生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OECD 2011;World Bank 2012),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技术领域窄、企业研发水平落后、市场规模小等问题(IEA 2009)。作为追赶型经济体,既在自主研发和市场创新上相对落后,又要负担传统产业转型的巨大成本,还要面对多数发达国家不愿意转让前沿绿色技术的压力。加上资源环境定价机制的不合理现象,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亟待相应的政策干预和机制改革。 当前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现状与挑战 (一)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随着2009年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提出,对于节能环保、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也引起了全社会高度关注。国家知识产权局在2012年发布的《发明专利申请优先审查管理办法》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与绿色技术相关专利的优先审查制度。科技部火炬中心也专门将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两大绿色技术领域纳入全国技术市场的统计。2009—2013年,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呈现以下趋势。 第一,我国绿色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基本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速波动较大。我国绿色技术发明专利从2009年的15174文件增长到2013年的30910件,年均增长率为19.47%。但是,每年的增长率变动较大,如节能环保产业的发明专利在2010年曾出现负增长,说明绿色专利产出并不稳定,受政策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第二,我国绿色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占当年发明专利总授权量的比重逐步升高,但占比水平不高、绝对量仍旧偏小。2009-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绿色相关发明专利占比从11.8%稳步增至14.9%,但绝对数量仍旧偏少。与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平均20%以上的水平相比,我国绿色专利的比重也存在显著差距。 第三,我国绿色技术相关的PCT类型发明专利(即国际认可专利)授权量占比较低,且超过九成是外国申请人。以2012年、2013年为例,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授权中PCT专利的比重分别23.8%和24.7%,且主要来源于外国申请人(外国在华PCT类型发明专利授权占当年战略性新兴产业PCT发明专利授权比重分别为98.6%和97.9%)。各国在华授权量最大的产业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为主,但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的占比非常低。这不仅显示我国本土绿色技术研发落后,还反映适宜绿色技术专利保护及应用的环境不够完善。 第四,我国绿色技术相关的技术交易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但占全国技术交易市场比重增幅偏小、增速趋缓。2009—2013年,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的技术合同交易额从410.27亿元增至736.54亿元,占比却从13.2%降至9.86%;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技术合同交易额从168.69亿元增至680.38亿元,占比从5.55%增至9.11%。两类绿色技术领域的合计成交额占比几乎未变,大大滞后于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技术领域的增幅。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