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5年6月1日,受住建部委托,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举办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首次宣贯培训会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设计、施工、开发和生产企业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王宁出席了会议并就全面推进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健康持续发展作重要讲话。 王宁副部长首先强调,近几年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蓬勃发展趋势良好,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战略领域和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亮点。在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十分重要,十分关键,是我们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支撑。有了标准设计,才能确保设计、施工、生产、安装的流畅、规范,推动建筑产业化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2014年,住建部委托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牵头组织全国近60家设计、科研、施工、构件生产和开发单位,历时8个月,圆满完成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和第一批标准设计图集的编制工作,是凝聚全行业力量和智慧办大事的成功典范。现在,国标图集出来以后,迫切需要通过组织宣贯培训,尽快在全国推广应用,有效解决各地设计、施工和构配件生产企业不懂产业化,不会设计、施工,构配件标准化程度低等瓶颈问题,也希望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也要积极开展宣贯学习,真正把这套国标图集推广好、应用好,成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工具,这是举办首次宣贯培训会的主要目的。
随后,王宁副部长重点针对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工作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发展态势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怎么办?
发展态势如何?
一是建设规模持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建造面积共计1865万平方米(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2015年全国计划达到4650平方米。
二是技术体系和标准逐步完善。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陆续出台各类技术标准超过70项,涉及设计、构件部品生产、施工、质量验收等环节,短时间内形成了一个初步的技术标准体系,有力地支持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
三是构件部品生产能力增长较快。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例,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生产企业111家、生产线281条,年生产能力2590万立方米,部分地区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能力较为充裕。
四是政策措施引导推动作用明显。全国共有12个省、自治区和18个地级以上城市制定了68个指导文件,从土地、规划、财政、税收、金融、房产销售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切实措施,有效地引导和推动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存在哪些问题?
一是发展理念存在一定误区。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把建筑产业现代化仅限于或者更多地放在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忽视了钢结构、木结构等其他结构形式的同步发展;其次把建筑产业现代化等同于主体结构的工业化,对内装工业化及其对行业的带动作用认识不足;第三更多地着眼于施工过程的工业化,没有考虑协同推进建筑全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
二是标准化推进力度不足。一方面技术体系繁多,通用性差,体系之间不接轨,产品和构件不兼容,无法实现社会化和规模化;另一方面模数化设计执行的不好,从方案设计就较少考虑模数化、标准化的问题,构件拆分尺寸多样、形状不一,给构件生产和施工安装带来很多困难,导致建造成本偏高、市场动力不足。
三是技术能力还不够。结构体系、设计技术、构配件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装配技术、机电系统安装技术等技术体系还需完善;部分关键环节、节点连接技术研究不够深入,有的仅经过少量的试验,尚未充分验证就在项目中进行应用推广,质量安全令人担忧;设计、构件制造、装配施工的技术人员能力欠缺,产业工人培训力度不足,人才队伍不能有效支撑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企业更习惯于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产业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模式缺少研究和实践。
四是监管模式转变没有跟上产业现代化发展节奏。监管模式比较滞后,招标、设计审查、定价结算、现场质量管理、工程验收等的监管模式的创新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下一步怎么办?
一是加强技术支撑。首先要完善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木结构在内的技术体系,对关键技术实施创新,对已经成熟的技术体系要以标准设计、技术指南等形式积极推广应用;其次要大力推行标准化,争取设计实现模数化,对部分通用的构件完全采用标准尺寸;第三是要注重与BIM等信息技术相融合,加强全寿命周期管理,提升工程品质;第四是要注重内装和外装工业化,全面推行工程全装修。
二是实现管理创新。首先从项目组织模式上要推行工程总承包,实现设计、施工、采购的深度融合,是较为适合建筑产业现代化项目的建造管理模式。部里正在研究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希望各地和有关企业也从自身角度出发开展相关工作;其次要优化项目管理方式,包括场地布置、进度计划、人员和机械调配等,使之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求。
三是强化监管工作。研究调整市场准入制度,尤其是对招投标制度、定价体系等要认真思考,如何转变以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完善现有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包括设计审查、构件质量管理、施工安装质量安全监督、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一系列制度等都要转变和创新。
四是加大政策和舆论引导力度。首先要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一方面各地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对推进效果较好的政策措施,抓紧时间研究出台并切实落地;另一方面部里正抓紧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印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政策和要求;其次要加强主体企业培养,加快培育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龙头企业,鼓励成立包括开发、科研、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运营维护等在内的产业联盟,注重产业基地建设,培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第三是开展示范工程引路,在进一步完善试点地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建筑产业现代化工程示范制度,总结、推广成熟可靠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并不断扩大试点示范范围。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