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在线原创] 10月30日下午,第十九届全国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专题交流会总结及闭幕式召开,由伍小亭总工和徐宏庆总工主持,20位专题交流会的主持人对交流会分别进行了总结和报告,之后,两委会徐伟理事长对本次年会进行了闭幕总结。
伍小亭总工 本届年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题交流会由伍小亭总工和张建忠总工主持,交流会共有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湖北、江苏、四川、广东、山东等11位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吴德绳院长作了即兴发言,参加交流会的代表最多时达300多人。会议从8点半准时开始,至中午12点38分结束,报告人认真准备,报告内容丰富、深刻、富有新意。听众积极互动,交流会十分成功。张建忠总工在闭幕式上做了“绿色建筑与节能”专题交流会的总结。
清华大学魏庆芃教授的“部分绿色认证建筑能耗能效及暖通空调系统实测数据与分析”报告;报告基于清华大学过去3年持续对60余个项目绿色建筑进行的实地调研测试,比较了美国LEED认证建筑,指出国内外情况类似;经绿色认证的不同建筑,实际能耗强度差别很大,部分绿色认证建筑能耗相当高;国内绿色建筑能耗普遍为美国LEED认证建筑能耗的三分之一左右;绿色建筑中暖通空调系统能耗仍是主要部分,给出的案例能耗偏大的原因包括室内环境温度设置不合理,水泵效率偏低、供回水温差偏小、风机系统能耗偏大、未实施有效监控等。报告指出:绿色建筑系统复杂、设备多、风险点多,应加强全过程管理,始终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
格力电气的赵志刚主要介绍了格力公司太阳能光伏发电离心机制冷一体化技术方面的创新性工作与成果及其节能减排效益。
烟台荏原的范思波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该公司在电厂冷却水、锅厂冷却水余热利用与锅炉烟气全热回收利用的技术与案例,取得了良好的节能与经济效益。
中信建筑科学研究院的汤小亮的报告对新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作了比较,新标准采用打分制,引入权重,对各项绿色建筑技术指标的达标情况,给出具体的量化要求并赋予不同的分值,并通过“加分项”的附加得分鼓励绿色建筑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提升和创新,更加科学合理,新标准中暖通空调专业占有更高的比重,重要性更为突出,也对本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暖通空调专业应实现从被动配合到参与主导的角色转换,积极参与从方案设计到运行管理的全过程,报告对新标准中的暖通空调技术条款作了解析。
际高建业的冯婷婷介绍了毛细管空调系统特点机器国内外应用案例,包括毛细管与地板或落地安装风机判官复合的末端空调方式在写字楼等场所的应用。
同济大学的李峥嵘教授分析了典型建筑能耗影响因素与不同能耗比重,归纳了影响人热环境适应性的三个方面因素,包括生理习惯、心理期望与行为调节,指出了充分研究与了解围护结构特性与人的热适应性,是研究与选择适用被动式节能技术的前提。报告指出,辐射温度每变动1摄氏度,对舒适温度的补偿也接近1摄氏度,外遮阳对围护结构壁面温度、放热系数、长波辐射均有明显影响,日间外遮阳有明显隔热作用,夜间影响围护结构散热。报告最后指出,暖通专业应积极介入被动技术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主动技术设计,才可能取得好的节能效果。
天津天友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的何青介绍了公司办公楼设计中与建筑专业充分互动,集成了低能耗围护结构体系、自然通风、垂直绿化等被动技术、地源热泵系统、地板辐射空调、水蓄冷等主动技术,通过能耗监测与自动控制系统,最大限度利用地埋管换热系统免费供冷,降低系统各环节运行能耗,实现了项目高满意度与低能耗的实际效果,取得了江亿院士的高度评价。
清华大学常晟做了题为“利用双温度控制阀降低冷水系统能耗”的报告,报告指出空调水系统部分负荷条件下普遍存在小温差大流量,水泵能耗偏大现象,分析了末端通断控制导致小温差的原因与末端连续调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末端连续-通断复合控制策略,据此,研发了双温度控制阀,经模拟计算,在其计算条件下,风机盘管系统采用双温度控制阀理论上可以比采用传统的通断控制阀节约水系统输送能耗36%。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