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工程环境保障领域专家、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高级工程师罗继杰,入伍40多年来,先后主持完成50余项全军重大工程设计和科研任务,荣获6项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被授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荣誉称号。
(一)
2009年,为解决高原海岛、边防要塞用电难题,解放军总部在全军开展了“金太阳”工程,罗继杰被委任为设计总师。他带着团队北到内蒙古边防一线,南至西沙永兴等岛礁,东抵大海深处的哨所,西达西藏高原雷达站等100多个点,经过近几年的艰苦攻关,设计修建了43个光伏电站,终于让边防哨所海岛的官兵告别了柴油发电、煤油点灯的历史,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
高原作战训练是世界性难题。为实现飞行员从低海拔机动至高海拔地区后“适应快、待得住、飞得好”的保障目标,罗继杰受命带领科研团队设计“氧立方”。他们走访地方科研单位,邀请全国20多位专家进行10余次专题研讨,先后8上高原进行调研,最终设计了植物光合作用制氧、高压制氧和物理制氧3种方式,满足飞行员在不同时间段的供氧需求。
忘战必危,懈怠必败。一次,罗继杰到部队调研,见到某场站的飞机正在“晒太阳”,原来是由于采用传统供暖模式,寒区部队机库温度低,不但影响战机性能,官兵维修也非常困难。
罗继杰大胆提出“高大空间军事工程辐射供暖系统国产化研究”的课题,研制了一个由真空负压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等设备组成,以清洁能源为燃料的“人造太阳”。这项技术不仅总体达到国际标准,而且在节能和噪音等方面还优于国外同类产品。他还主持编写了《燃气红外线辐射供热系统设计选用及施工安装》国家标准图集和《燃气辐射供暖技术规程》,对工程设计、施工、监理作出科学规范。
(二)
2008年,北京市要对南苑机场锅炉房进行改造。罗继杰带领团队启动了燃煤锅炉改造清洁能源工程,将原来的30个锅炉房改造为现在的2个,由原来分散供暖变为集中供暖,使二氧化碳和氮的排放量大幅下降,环保效果显著,获得军内外专家高度赞赏。这一技术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设计一等奖,在军地40多个单位推广应用。
“空气取水机”这一发明是罗继杰运用低温制水技术琢磨出来的。在2年多时间里阅读了4门新学科300多万字的科技著作、设计了2000多张图纸后,他从成百上千的材料中成功筛选出控制元件,研制出体积小、便于携带、符合野外机动要求的空气制水设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这一设备每天可从空气中提取30多公斤纯净水,足以满足一个班的饮用水需求,有效解决了高山、海岛部队的饮水问题。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许多部队都加大了对既有营房的改造投入。罗继杰设计了全军第一栋低碳、节能、环保营房——某机场新概念营房节能示范楼。它传承了岭南建筑的风格,天窗上的自动遮阳帘能够根据阳光强度自动开合,太阳能光电板在用电高峰时可以提供3千瓦的额外电能。
(三)
1970年,罗继杰入伍到空军工程兵,在青海格尔木修建机场。他不但吃苦耐劳,又肯动脑子,8个月就当上了班长。1973年,他通过选拔获得参加全国高考的机会,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
改革开放初期,下海经商的热潮席卷而来,罗继杰的妻子邹丽华率先从政府机关下海“淘金”。尝到甜头的邹丽华劝说丈夫说:“我们俩开一个公司,现在正是干事业赚大钱的好机会。”
罗继杰诚恳地说:“是部队把我送到清华上学,我不能离开部队,还要回报这份培育之情。”
那年冬天,罗继杰的父亲患胃癌在沈阳住院,他当时就在东北一处部队工地,却很少有机会去看望父亲。手术前,父亲拉着匆匆赶来的罗继杰,希望能多看一眼儿子。作为工程总负责人,罗继杰需要为验收做大量准备,离开手术室那一刻,他的眼睛湿润了。
多年来,罗继杰跟家人约法:找他用公权办私事不行,打着他的旗号办私事更不行。
2003年非典时期,在哈佛大学读书的儿子回北京探亲,罗继杰不仅没有派公车接,而且让他住宾馆观察一星期,确认没有传染SARS才让回家;侄女大学专业是工程监理,想找罗继杰到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工作,他却让侄女通过正常途径到部队……
“我并非不眷恋亲情,但不能拿党性作代价。”罗继杰说。(李源 杜瑞民 文建全)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