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在线原创] 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要求,在建筑节能中,供热采暖节能必须承担至少1/3的任务指标。供热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点,而供热计量又是供热系统节能的重点。 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质检总局已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要求北方供暖地区进一步深化城镇供热体制和供热计量改革,促进建筑节能。 供热计量改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政府、供热企业、热用户、设计部门、施工监理部门以及各热计量设备生产厂商等多方面关系,是对传统供热经营方式的一场革命。 北京市供热计量改革也已全面启动。从今年起,北京市所有新建住宅都将按计量收取热费,2004年以后建成的符合建筑节能标准的住宅也将逐步进行分户计量改造。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北京市供热采暖管理办法》规定,本市应逐步实行热计量收费,未来几年,本市老旧小区将全部纳入热计量改造,实行热计量收费。
北京海林节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海清 在线: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供暖费一般要占到个人收入的15~30%,是生活消费不小的一笔开支。集中供暖的弊端以及供暖按热量计量收费究竟有哪些重要意义和作用?
李海清:过去的集中供热收费制是按面积收费,不论住宅是否有人居住以及室温多少,都一律要收费,造成的后果是,社会和个人普遍都没有节能采暖的意识,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
经过若干年的酝酿,这项热计量改革终于在2008年底开始了,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过去的按面积收费,而实行热计量以后,即实行按需收费,用户用多少热量收多少费,这是比较合理的模式,这样一定会促进人们的行为节能,用多少开多少,不用就关掉,这也赋予了这项改革很重大的意义。 在线:实行它,又有哪些途径能对节能环保产生作用? 李海清:首先,政府一定要大力宣传这项改革;其次,一定要计量,只有这样,才意味着每户每个楼每个单位用多少热交多少费用,才能促进行为节能,这是最好的途径。
当然,仅仅计量是没用的,因为计量不能代表节能控制,所以在计量的基础上,还要实行采暖的自控,我们叫“控温”,可以随意调温及开关,把热计量与控温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建筑节能。 在线:目前,实施热计量收费的面积只占我国总供热面积39亿㎡的1.2%。而且自原建设部1996年颁布《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以来,14年过去了,我国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热计量收费改革还是没有见到成效。今年才开始下大力度开展北京的供热计量改革。
您认为这其中最大的阻力是什么?是技术问题么? 李海清:供热改革的确很难,首先,它关乎国计民生,牵扯到所有老百姓,而且中国经济发展的层次也不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采暖费用占家庭年收入的比重很大,所以国家很慎重;另外是技术问题,也就是方案问题,采暖控制和节能方案种类很多,让各方都眼花缭乱。从政府、专家和企业的角度,这么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争论哪种更适合,这是较漫长的过程。
改革的前期最痛苦,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慢慢走向规范,热计量和采暖一定有最适合国情的方案。 在线:不管是新建筑,还是老建筑,目前都陷入了计量设施“欠账”、改造“缓慢”之中,按说,供热计费由粗放的按面积收费,过渡到一户一表、按用量收费,一定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这里面不能触碰的隐性因素是什么? 李海清:首先,一定要保证民众也就是用户要受益。过去按面积收费,应该来说是不太合理的,过渡到热计量的控温以后,通过控制,它一定是省钱的,能够让老百姓受益;
其次是国家受益即社会有效益。目前来说,采暖占整个建筑能耗的30%以上,从宏观的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来说,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压力都很大。地球的环境很糟糕,各种灾难接踵而至,从大方向来讲,是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造成的,从社会效益来说一定要节能,以保护环境。 第三是企业要受益。作为产品的启动者和技术发展的行动者,企业要受益。但是由于目前改革刚开始,企业各种方案各种档次的产品参差不齐,让国家和用户都很头疼,不知道要选哪一种。所以刚开始这个市场可能会有一定的混乱和竞争,但最终会优胜劣汰,剩下的胜出者会是一部分产品质量、技术方案比较优秀的企业。 在线:目前常见的热计量方式主要有:分户加热量表计量方式、热分配计量方式、流量温差计量方式等等。据统计,目前按不同方法生产热计量设备的企业已有200多家。 然而也出现了一些误区,在您看来,究竟哪种技术及方案最适合中国的供热采暖国情呢? 李海清:从政府的角度来主导,不可能一刀切,专家也不可能有定论,目前国家规程的方案就有四种,例如按热分配法、流温法、时间面积法等,差别都很大。
从科学的角度看,一定是用热量表的方法最科学。之所以有其他的方法,一方面缘于很多企业都在推广自己的方法优势,另一方面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中国的环境造成的。集中供热的条件较差,水质较差,管道热水杂质多,用热量表计量会影响精度的准确性和发生堵塞等问题,这些都会影响计量。热量法确实是最科学的方法,却不一定是最适合的方法。 其他方法解决了热量表的诸多问题,但却不是足够科学的解决方案。至于采用哪种方法,还要看大环境和专家及政府的主导,但最终应该走向最科学的方案。 在线:海林一直致力于北方供暖的调研和实施,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您觉得哪种方案最科学? 李海清:这仅代表一家之言,目前我个人认为是:“时间+面积+温差法”,很像是“擦边球”,意思是在每家每户流量相同的情况下,开的时间越长,消耗的热量越高;流经用户家里的温差(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的差别)越大,热消耗量也越高。前提是流量相同,开通的时间和温差便能基本上计算出用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和水质好坏关系也不大了,由流通量很强的阀门控制,这种方法虽然没有热量表科学,却比较适合国情,且比较科学。
这种方案去年在热改的很多城市运用广泛,从使用情况来看,实际效果比较得到认可。第一不会出现堵塞问题,另外因为它是相对的分摊的方式,让物业公司、热力公司、用户各方都能接受,应该说,让各方都可以接受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 在线:您一直提到一个词——行为节能,是不是这种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假以时日?
李海清:要做到行为节能,第一,一定要运用经济杠杆,要计量,才能调动所有人的节能意识;另外,由我们海林首先提出的观点——“控制采暖要像控制电灯一样方便”。
因为从国情上看,大家的生活富裕了,并不在意每天采暖节约的一点点能源,我想,如果操作还不方便的话,很多家庭会不在乎;人走灯灭已成习惯,但是如果在墙上装开关,控制采暖像控制电灯一样方便,开关和调温操作方便、省钱节能还能创造社会效益,人们一定愿意去做,长期便能养成习惯。应该说,节能控制的方便是促进人们行为节能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上述的方案是在墙上装温控器,操作最方便。无论是地板采暖还是散热器采暖,在它的管路上装一个可以由温控器控制开关的阀门就可以了,解决每个房间、每家每户的方便的温控,只需要一个“温控制+一个阀门”,就可以了。控制结合热量表计量,便可实现节能。 在线:海林基于暖通空调节能控制的经验积累以及对中国供热历史、供热系统现状的研究分析,总结出来20种以上的适合于中国各种建筑、各种供热采暖方式的热计量及控温解决方案。 针对不同等级的建筑,这20种方案都涵盖了解决办法么? 李海清:这20种解决方案针对新建建筑、既有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等不同建筑形式;独立供热、独立采暖的不同供热方式;散热器采暖、地板采暖等不同采暖方式而设立。 实际上远远超过20种方案,只是最常用的方案。我们要把这20种方案整合,通过我们企业的方案的提出,引导社会发现什么方案最适合,最终提炼出3~5种方案,这是我们的目标。对我国的改革来说,选型变得简单,企业也可以集中优势开发产品,完善技术,创新发展,对各方都有好处。 在线:这个最终目标的达成,乐观的估计,行业企业需要多久的洗牌期? 李海清: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的改革都是快速而有成效的。我相信,这种洗牌的过程,经过3年左右,便能基本比较规范,行业的市场、技术、产品质量等都能上一个台阶。
在线:海林自从2008年5月改制以来,短短两年间,海林的业务拓展有了什么样的质变? 李海清:改制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海林于2008年完成了股份制的改造,业务上的调整也始于08年。
过去我们的业务比较单一,仅局限于中央空调的节能控制;08年发展到供热采暖的节能控制,实际上这项业务我们准备了2~3年时间了,一直等国家热改的实施,08年终于等到了,应该说我们的基础比较扎实;08年又新上了平板太阳能的项目。这三个业务我们在08年将其整合为“海林的建筑节能科技”。 由于中央空调和供热采暖的能耗占到北方能耗的67%以上,所以这两方面的节能控制意义非常重大,恰恰这两块是海林一直在做的且做得非常成熟的业务领域。另外太阳能本身也是建筑领域的绿色能源的补充。 这三块整合为建筑节能科技,我们的战略和核心业务也定义在建筑节能领域。这种变化对于海林来说是巨大的,从这两年来看,不论是海林的技术、产品线的扩充,还是市场的开拓和行业的影响力,的确是大大增强了。 在线:今年北京市加大力度推进公共建筑供热计量系统改造,全市近60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也将全部施行热计量收费。这对于供热计量企业来讲无疑是迎来了一个发展的机遇期。 海林作为节能控制行业的排头兵,为此做了哪些努力? 李海清:目前北京的热改还未真正拉开序幕,准备已经做好了,我们会尽力做到最好。 在线:通过企业的努力,政策方面的保证如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吗?
李海清:应该说,政府已经做得很到位了,台已经为企业搭好了,但有个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多关注企业的产品质量,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
原因是热计量是收费标准,牵涉到老百姓的利益。首先要保证采暖温度,另外收费计量要合理、公平、正确,所以热量表一定要质量过硬。例如,目前超声波热量表价格差别很大,单价从300块到六七百的都有,从事实看,便宜的表质量难保证,从政府的角度一定要予以关注。政府要关注,媒体和企业也要呼吁。 在线:这也是我们媒体的责任,也希望在供热计量改革如火如荼的浪潮中,海林必将凭借自身顽强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发挥行业排头兵的作用,越做越强。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