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冷链,如何不掉“链”?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融媒体 2021-02-19 08:58:01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且病毒传播方式趋于多样化,进口冷链食品屡成“雷区”,一时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冷链海鲜食品令人谈之色变。而危机之下亦是商机,如同电商行业在非典时期的加速发展一样,在各行业上演“求生大逃亡”时,一度陷入窘境的冷链相关行业却迎来了“枯木逢春”的时刻。

  与此同时,新冠疫苗研发接连取得重大突破,使冷链储存与运输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给冷链储存和运输设备企业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为冷链物流产业链的核心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增量。冷链物流能不能跟得上严苛的运输条件,成为当前最现实的问题。面对“生死大考”,冷链需要做到的不止“冷”而已,技术和资本,这两大要素正推动着行业进行洗牌升级。

冷链,如何不掉“链”?

  冷链需求进一步扩张

  冷链是指某些产品在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和零售、使用过程中,各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特定低温环境下,减少损耗,防止污染和变质,以保证产品安全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如今,冷链已经深刻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冷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条“链”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特殊商品(如药品、疫苗)等。当然,其中与生活交集最密的还是冷链食品,冷藏冷冻类食品在冷链物流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可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

  采用冷链物流运输的食品,比一般普通冷藏食品的贮存期长1到数倍,通过流通环节控制温度,能有效降低微生物生长和预防食品腐败。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冷链物流通过气体调节的方法,抑制果蔬采摘后的呼吸状态,从而达到果蔬保鲜的效果。可以看出,冷链物流对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和便利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冷链作为现代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2017-2019年,冷链相关的企业注册量飞速增长,其中2017年注册量突破0.5万家,2018年注册量突破0.8万家,2019年新注册量达到1.07万家,同比增长30.1%。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与冷链相关的在业、存续企业共有4.6万家,近10年来相关企业注册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冷链物流需求进一步扩张,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加大马力抢滩这一赛道。近年来,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进入,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投资。

  阿里旗下驯鹿冷链与中和澳亚(天津)实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其冷链项目正式落户天津市静海区;京东冷链发布包括冷链仓储、冷链卡班、冷链整车、冷链城配在内的四大标准B2B产品;顺丰冷链注重产地源头、物流中转、末端派送等环节细节,对鲜果物流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以实现生鲜的新鲜、速达……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行业标准不断规范、完善的趋势下,未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据中冷联盟预测,至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4698亿元,冷链物流需求总量将达2.4亿吨;至2025年,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500亿元。

  具体来说,以医药冷链为例,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药冷链销售额高达3395.03亿元,同比增长20.1%;据中物联医药物流分会预测,2020年我国医药冷链销售额有望突破4000亿元。业内人士表示,我国生物医疗低温存储市场行业增速高于全球(4.1%),在新冠疫苗催化下,冷链运输行业发展有望提速,而动辄数以亿剂计算的新冠疫苗,给冷链市场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公开表示,对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冷链物流而言,这是一次化危为机,倒逼高质量发展的机会。冷链物流无疑将进一步提高行业标准和运作质量,加大设备设施投入,强化整个供应链基础建设,为更大发展创造条件。

  哪里出了问题?

  与各方看好冷链市场的火热同时存在的,还有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新增病例维持在高水平,境外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全国多地拉响进口冷链食品检测的“警报”。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冷链行业存在不少乱象,包括一些操作不规范、一味求利的小企业,是疫情让冷链行业不断被重视。政府出台的政策屡屡集中在标准化、规范化上,制度的完善、市场的净化等一道道关卡设下来,实力不足的小企业开始被淘汰。

  实际上,我国的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以冷链物流几个常用指标为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远曾介绍道,流通率方面,国外基本上都达到了85%以上,我国只有19%;预冷方面,我国预冷果蔬的占比一般为10%,而国外高达95%-100%;在美国,平均每500个人就拥有一辆冷藏车,而我国相同水平的冷藏车拥有量为平均每1.8万人一辆。

  冷链物流行业是一个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回报率不高的行业,导致不少民营企业投资意愿不够强、投资力度不够大。一些人认为,这是冷链物流这个大市场难以出现大企业,冷链物流专业化分工尚未形成的主因。

  从冷链物流的产业链来看,中下游的冷链仓储和流通环节都会加大冷链运输的成本。据中冷联盟了解,冷库建设和运营的成本都居高不下,万吨级冷库建设成本预算高达4210万元,年运营成本预算高达1404万元。这意味着冷链物流的综合成本较大。

  与此同时,冷链作为风口,一方面,吸引了众多资本、跨界企业的纷纷加入,“盲目”的投入或将造成供过于求的局面。另一方面,近年来,与市场需求贴合更紧密的顺丰、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大型物流和电商企业开始大范围投入于全产业链建设,然而更多的传统食品企业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并不具备大量建设冷仓、购买冷车及设备的能力,仍仅限于投资冷链运输的某个流程。

  此外,高成本加上低收益,导致了我国90%的冷链企业是区域性的,大部分企业仅在特定领域运输部分产品,没有形成规模效应,行业集中度偏低。

  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近日公开表示,冷链物流企业将会进入整合并购时期。未来5年,冷链百强榜里前十名的企业将迅速扩张。比如冷库方面,头部企业在全国的网络数量会发展超过30个。而随着订单碎片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冷链企业的运营会是更大的挑战,很多企业不得不更加注重运营。

  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看来,冷链物流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冷藏设备耗能高、效率低,冷链物流标准不统一,全流程跟踪监测不足,相关物流企业规模小、技术能力不足以及人才严重缺乏等问题,必须在这些方面有所突破。

  以数字化为发展方向

  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来说,供应链优化及降低物流履约成本等问题,成为一座必须攻克的大山。此外,在全行业都在数字化转型,冷链物流行业也面临着智慧化升级的挑战。

  以双汇为例,提到双汇,不只要关注每年的2000万头猪被加工成火腿肠、冷鲜肉,更要关注如何保证产品肉质鲜美且安全高效地被送往全国各地。实际上,这得益于其背后的“双汇物流”。如今它是能够服务双汇、圣农、蒙牛、肯德基、麦德龙等多家食品企业的综合物流企业。

  1200台冷藏车、整合社会车辆9000台、日均运量15000吨、年均运量500万吨……庞大数据的背后不仅是双汇物流强大的冷藏货物存储和冷藏车源调控的能力,还来自于智慧物联网平台G7用IoT能力帮助其实现了资产运输管理的数字化。

  比如,冷链行业的根本——在途温度管控的问题。基于IoT技术,G7为双汇物流实现了冷链车辆温度管控数字化。双汇可以根据产品所需温度进行运输前的先行设定,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反馈数据,实现冷链货物在途温度可视、可控。

  实际上,像双汇物流这样依托物联网等新技术可实现快速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

  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是冷链物流发展的必经之路,如果信息化水平不提高,那么冷链物流可能会有信息堵塞、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出现,造成冷链物流全过程不够透明化,在一定程度上会拉低运输的效率。

  以冷链运输为例,它作为冷链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冷链运输成本较高,且包含较复杂的移动制冷技术和保温箱制造技术,冷链运输管理包含更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要想使冷链物流全过程实现自动、高效运转,必然少不了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就是冷链的信息化控制。信息技术是现代冷链物流的神经系统,通过系统信息平台的支撑,易于实现对企业全部资源进行战略协同管理,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升冷链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管理水平。

  纵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冷链物流案例,除了各国的政策支持外,核心就是把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冷链物流领域,比如真空预冷技术、分拣系统、GPS、信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应用到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了效率和产品安全性。

  相关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冷链物流不同于普通的物流,其对硬件水平具有较强的要求,譬如应用卫星定位、物流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对运送车辆定位以及全程温度监控。而我国整体的物流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冷链物流行业的信息化现状更是不容乐观。

  对所有冷链企业来说,以搭建数据库为起点,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更加标准化、智能化、精细化的产业链,才是弥补软肋的机遇。否则,阿里巴巴、京东等新势力的介入,迟早会让固步自封的企业无路可走。

  “冷链物流将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秦玉鸣将冷链物流分为1.0-5.0时代。在1.0时代就是提供单一的“仓、干、配”服务。到2.0时代开始出现一体化服务,仓、干、配一体化,或者至少提供其中两项服务。目前做单一服务的企业越来越少,大部分企业已经走到了2.0时代。3.0时代是全国性网络化企业,甚至具备全球网络化的服务能力,特别是B2B2C,不仅要具备2B的能力,还要具备2C的能力,目前大部分企业正在向3.0时代迈进。4.0时代是供应链一体化,供应链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环节,而是渗透到生产企业的供应链里,渗透到零售和餐饮企业的供应链里,实现供应链一体化。5.0时代是行业的全面数字化。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持相同观点,他认为,冷链物流逐渐向智能化、科技化、自动化方向转型升级,绝大多数企业都会有大笔资金投放在冷链物流技术方面。冷链物流全链条也将进一步实现技术赋能,逐步构建起智能化冷链物流体系。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dudu11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关键词阅读: 通风设备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