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发改委、能源局、科技厅等六部门近日下发《广东省培育新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下称《行动计划》),首次全面系统地对该省新能源产业集群进行布局,并提出各领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行动计划》显示,海上风电领跑工程、先进核能推进工程、天然气发展利用提升工程、氢能产业链培育工程等八大工程被列入未来五年发展的“重中之重”。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能源消费大省,《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先进核能、海上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沿海新能源产业带和省内差异布局的产业集聚区,助推能源清洁低碳化转型。 广东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约10250万千瓦(其中核电装机约1850万千瓦,气电装机约4200万千瓦,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约4200万千瓦),天然气供应能力超过700亿立方米,制氢规模约8万吨,氢燃料电池约500万千瓦,储能规模约200万千瓦;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300亿元,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 《行动规划》显示,截至2019年底,广东省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5153万千瓦(其中核电装机1614万千瓦,气电装机2250万千瓦,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1289万千瓦),较“十二五”末增长93%,非化石能源消费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29%。其中,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实现规模化应用,核电装机规模、天然气储备能力全国领先,海上风电进入快速发展通道。 不过,“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明显低于苏浙鲁等省份,天然气开发利用水平还有待提高,地热能、海洋能、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丰富的新能源尚处于示范、试采阶段,开发成本较高。”“电网建设不能满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发展需求,粤东西北部分地市及县区天然气管网不完善。” 该文件提出,广东目前新能源产业结构仍面临挑战,包括:一是国际贸易壁垒增多、技术封锁加剧。二是各省份竞相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越发激烈。三是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波动加剧,省内自产气源少、天然气利用成本处于全国高位。四是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军事影响等约束趋紧,国家相关补贴政策退坡等,给新能源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行动方案》提出重点任务,有序推动新能源开发应用、着力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能源新基建。 比如,在核能领域,重点推进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研究,加快海上小堆和铅基快堆关键技术研发,推动海水淡化、制氢、余热再利用等综合利用。广州重点发展三代核电装备制造,四代核电、核聚变装置设计研发与先进制造;深圳、阳江、东莞、江门重点发展核电运行维护、先进燃料研制、核材料研发与检测、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产业;惠州、江门、湛江重点发展核电工程施工调试、核能综合利用等产业。 在海上风电领域,重点开展低风速、大容量、抗台风、防盐雾风电机组技术攻关,加强主轴承研发制造,提升叶片设计及新材料研发应用,推进风电机组集成、远距离输电、新型风机基础等技术研发。重点建设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加快粤东海上风电海工、运维、科研及整机组装基地建设。 氢能领域,推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广州开发区、佛山南海和高明区等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建立广深高温燃料电池及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建立广州、佛山、东莞、云浮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惠州、茂名、东莞、湛江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 八个重点工程囊括了海上风电、先进核能、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氢能产业链等领域。 广东省提出,充分利用海上风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基本建成现已规划的浅水区项目,开展省域深水区示范项目,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专属经济区近海深水区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出台省内扶持海上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争取2025年前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平价上网,到2025年底累计投产海上风电约1500万千瓦。 此外,该省提出聚焦氢能核心技术研发和先进设备制造,加快培育从氢气制储、加运、燃料电池电堆、关键零部件和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利用低温氢燃料电池产业区域先发优势,形成广州-深圳-佛山-环大湾区核心区车用燃料电池产业集群。结合省内炼厂分布,合理规划沿海城市加氢站布局。整合利用省内大型化工氢源,提升低成本氢源供给规模化水平。积极推进富余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制氢,拓宽氢源渠道。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