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博物馆应该是怎样的?新型博物馆如何成为文化舞台上的重要力量?在12日于深圳闭幕、为期三天的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上,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发一众行业大咖广泛讨论。
魏峻认为,每个博物馆都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重新定位,并成为城市转型的复兴力量。“对于绝大多数博物馆来说,我们认为可行的办法是用新技术、新方法,让博物馆呈现出新面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与会的博物馆界大咖普遍认同,未来的博物馆应更加关注和推进自身变革,融入现代科技、融入当代生活,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和展现多元文明,突出开放性与国际合作。
运用“黑科技”避免观众流失
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典藏之所,还肩负着新的时代使命。11日,记者参加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发现不少博物馆界大咖都屡次提及虚拟现实、3D打印、机器人等词汇。这些高大上的“黑科技”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博物馆中。
“我们要抓住现代科技为文物保护、收藏展示等带来的改变和机遇,利用更创新的方法,让博物馆更加贴近大众。”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艾米丽·拉弗蒂说,新科技的出现对博物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都会博物馆也在不断学习运用各种科技工具,避免观众流失。
事实上,创新科技还能为文物修复带来质变。“修复青铜器、古代书画、陶瓷等文物,过去都是靠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去做。而当传统技术革新之后,科技也能用于文物修复上,效率可能更高。”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郑龙亭说。
地铁站、商场都可以是博物馆
在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上,魏峻提出了“智慧博物馆”的概念。“‘智慧博物馆’是受到了‘智慧城市’‘智慧地球’的启发,主要包括博物馆的保护、管理和服务三个方面。”魏峻说。
“我们重点搭建了博物馆环境监测系统和环境保护数据库,可以监测温湿度、污染物等环境指标,同时为相关设备增加了预警管理及统计分析功能。”魏峻向记者展示了一张记录广东省博物馆实时状况的图片。记者看到,馆内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污染物等指标一目了然,哪里做得不好,马上就能知道。
魏峻还提出了“无边界博物馆”的理念。他说,在实体层面,地铁站、社区、商场都可以成为延伸和实现博物馆功能的重要场所,而这些地方此前的利用都是不充分甚至被忽视的。在虚拟层面,广东省博物馆的做法是打造网上博物馆及开办虚拟展览。
“网络和新媒体是支持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这一途径能为博物馆带来更多观众。”他说。
多元化博物馆将成未来趋势
未来的博物馆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博物馆百花齐放。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介绍,在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已超过全国博物馆总数的两成,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
“世界上有一些博物馆并不收藏文物,而是收藏普通人生活中会用到的东西,比如手机和个人电脑。”巴西圣保罗全球当代艺术博物馆发展和管理部主任卡洛斯·布兰道说,这种方式可以向下一代展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很有意义。
刘玉珠说,博物馆应更加关注和推进自身变革,融入现代科技、融入当代生活,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和展现多元文明,突出开放性与国际合作。
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对此深表认同。郭小凌曾多次造访深圳博物馆,他认为这座“新城新馆”关注城市发展,在多元化发展时代另辟蹊径。“深博规避了新馆文物数量少、质量弱的缺点,履行了一个城市的群体记忆,将地方历史通过综合展览表现了出来。”
墨西哥经济学互动博物馆馆长Silvia Singer认为,与参观者互动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内容。Silvia Singer说,此前博物馆总是展出文物,大家对博物馆的观念都较为陈旧。她刚接到经济学互动博物馆项目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东西没法弄”。没想到,大家对多元化博物馆的需求也很旺盛,今年,墨西哥经济学互动博物馆将进行第二轮技术革新。
■对话
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
几十年展出一个东西,确实没意思
记者:在你看来,深圳博物馆产业生态如何?
叶杨:目前深圳博物馆正在建设的有自然博物馆、特区管理线博物馆和咸头岭遗址公园博物馆。这也说明,像深圳这样一个远古文化不是特别多、最近30多年迅猛崛起的新兴现代化城市,对博物馆的需求同样很强烈。
但博物馆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文物藏品不足,特别是远古文物,毕竟资源有限,难以迅速增长。这就需要我们敞开思路,根据各区域不同的状况和特点,发掘更多的博物馆资源,建设出更多更具特色、公众喜爱的博物馆。
记者:深圳这座文化资源匮乏、出土文物偏少的城市,发展博物馆产业有哪些需要努力的方向?
叶杨:深圳博物馆被纳入城市博物馆范畴,在这一题材上大有可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史、现当代的文化艺术都可以作为博物馆的展出主题。
此前我去西安博物院开会,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我发现看完文物之后,对西安这座城市并没有过多的了解。这座素有“十朝古都”之称的城市在周秦汉唐是什么面貌,改革开放后有什么改变,我通通没看到。
在这一点上,深圳和其他城市的起点是一致的,甚至可以再一次走在其他城市的前头。
深圳文物资源不足,但拓宽思路来看,在博物馆搞巡展也是不错的方式。这样做可以让博物馆不再单调,一个东西展几十年确实没意思。国外的大英博物馆、国内的上海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本土藏品其实并不多。
现在,深圳博物馆一年的客流量已达到约150万人次,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博物馆行业要在深圳搞得有声有色,一点都不困难。
记者:你认为未来的博物馆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将向哪些方向转变?
叶杨:未来博物馆会更多地涉及社会发展和当代题材。随着观众关注度的拓展,博物馆必然会将其触角延伸到更宽广的范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了给观众带来更大的视觉冲击力和更好的体验,未来博物馆会营造更加宏大的场面,再现更为逼真的陈列。未来博物馆的重要任务是平民化,贴近和了解公众需求,让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科学、文化、艺术殿堂。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