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供给侧改革不是重启“计划经济”

来源:人民日报 2016-05-26 09:57:57
    日前,为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务院提出中央企业“瘦身健体”系列举措:在2年内压减央企10%左右的钢铁和煤炭现有产能,用3年时间处置345户“僵尸企业”……而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与“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相关的宏观调控措施正不断增多,一部分人开始认为这是经济运行计划性在增强、市场地位有所削弱,进行供给侧改革就是新一轮的“计划经济”。对此,专家指出,供给侧改革与“计划经济”的主体完全不同,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应该认识到,供给侧改革既不会走计划经济的“老路”,也不会走放任不管的“歪路”,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说供给侧改革就是新的“计划经济”,完全是忽略了二者的主体性差别。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陈宪表示,计划经济是从生产、供给端入手安排经济活动的,仅仅从表面上看,供给侧改革与其有一些相似,但二者的本质是截然不同的。计划经济的主体是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恰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企业家在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创新人才和各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发展经济的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管理,政府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企业实行国有国营、对财政实行统收统支,用计划经济手段动员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经济建设。同时政府又承担着公共产品的提供,如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社会保障、就业、职工住房等。”山西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晋中说。

    “我们必须注意的是供给侧改革不是‘新计划经济’。”万博研究院院长滕泰表示,对于供给侧改革应避免炒概念,避免将其理解为“新计划经济”,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供给侧改革。

    依靠市场优化配置

    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供给侧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供给侧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解决这一问题,不能再依靠行政配置的手段。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高长武表示,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已经带来不少要素配置扭曲,比如,企业竞争机制方面,那些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状态的“僵尸企业”,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而勉力维持,占用和浪费资源配置;流通体制方面,由于各行业、各地区设置的条条框框过多,导致运输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企,推高了商品的价格。

    通过供给侧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提高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是当前的最佳选择。万博研究院理事长宋宁指出,供给侧改革着力于激发市场主体的自身活力,使各类要素能够便利地进出市场,自由地创造价值,自主地实现价值,形成经济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

    仍需适度宏观调控

    需要指出的是,供给侧改革既不走计划经济的“老路”,也不走放任不管的“歪路”。高长武指出,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因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本身具有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会导致“市场失灵”现象的出现。

    “在供给侧改革中政府不能缺位,政府要为供给侧改革创造一个好的经济环境,这个经济环境包括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要鼓励企业公平竞争,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企业进入一些有行政障碍的领域排除障碍。还有一些领域虽然没有明显的行政限制,但企业在进入过程当中还有一些隐性障碍,这些也要排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说。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指出,供给侧改革要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实现中国守正出奇的现代化追赶到赶超。“守正”要求我们必须尊重顺应市场,政府起辅助性作用,但这个作用要更好地发挥出来不是我们简单用市场经济体的已有经验和简单的延续。在供给侧改革中,那些我们过去已有的需求管理经验,必须通过成功的创新,即“出奇”,才能在面对一系列改革艰巨任务时有所作为。

    此外,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社会力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董克用认为,在养老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社会公共品领域,政府常常难以直接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而由于这些领域的公益属性,也缺乏市场激励,所以,社会力量更应得到重视。(邱海峰)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pppp122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关键词阅读: 通风设备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