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新常态下“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来源:能源圈 2016-01-18 08:56:57
   对于中国在十三期间以及更长时期的能源发展形势,应该如何判断?这份《“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报告对新形势下的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特征和趋势,提出了能源“新常态”的概念,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十三五”期间中国煤炭消费量有可能达到峰值,石油需求占比下降,对外依存度基本稳定。天然气需求高速增长,油气比得以优化,并且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将持续显著增长,非化石能源需求占比将超越石油。2030年中长期预测显示,在基准情景和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严于预期的低碳发展情景下,碳排放峰值都有望在2030年前出现,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的目标也能提前出现。

  报告做了预测的同时,还给出了政策建议:

  (1)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两步走”,先调降煤炭比重,再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

  (2)大力降低能耗强度,做到技术支撑和淘汰落后产能并举;

  (3)制定能源和环境规划应该注重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相关政策的协调;

  (4)挖掘财政潜力,保障节能降耗、调整经济结构的财力支持;

  (5)加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对不同产业和行业实行差别化的政策。

  本报告由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以下为报告全文: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在未来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过去30多年的新特性。本文提出“能源‘新常态’”的概念,并且表述其在宏观层面的基本特征。在各个研究机构的成果基础上,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进而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通过情景分析来探讨中国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数量的可能情景。

  一、能源“新常态”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宏观政策,旨在改变中国传统的粗放式、高能耗的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低碳化转型和中国经济的“再平衡”,这方面的政策将对能源市场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能效提升、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意味着中国单位GDP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降低(IEA《世界能源展望2015》),中国的能源增长模式进入新常态。我们认为,能源新常态的主要涵义是,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后,能源消费、能源强度和碳排放等方面将表现出区别于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的新特征,主要包括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结构加速转型,能源效率提升和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清洁化等。

  (一)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持续放缓

  在经济新常态发展阶段,尤其是在“十三五”期间,一方面,经济下行的压力比较明显,导致对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从第二产业占主导到第三产业占主导,由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逐渐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两方面作用叠加,使得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

  (二)能源需求结构加速转型

  从总体结构上看,非化石能源占比明显提升,未来将打破对化石能源绝对依赖的局面。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等)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将上升。特别是可再生能源份额将提高,其中增长最强劲的是可再生能源电力。从化石能源结构上看,从煤炭“一家独大”向着煤、气、油结构逐渐合理的方向演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低碳化和清洁化。

  (三)能源效率明显提升,能耗强度大幅降低

  能源消耗强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了能源使用的经济效率。近年来大量研究强调提高各个行业的能源效率与降低碳排放强度等“质量”指标。

  (四)能源消费特点区域化、板块化现象明显

  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特点区域、板块的能源和经济发展表现出高度同质化的特点。例如京津冀地区重化工业发展较快,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相关大气污染较严重。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过程中,西部地区承接了东部发达省份转移的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和行业,在能源消费上体现出了“追赶”现象。

  (五)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环境逐步改变

  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后,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经济结构和产业向低能耗、清洁化、高附加值转型,对能源消费需求量增速放缓。此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使得向传统高耗能行业人口输送量减少,全社会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共识不断提高,有助于能源消费增速降低、结构优化。

  (六)能源价格将长时间低位运行,客观上不利于对能源消费的控制

  由于全球经济放缓导致能源需求较低、美国页岩油气产量增加能源供给等因素,国际能源价格预计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在较低水平。低能源价格虽然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但客观上可能会刺激能源消费,不利于节能减排和环保目标的实现。

  本文在其他研究机构的前期成果基础上,预测“十三五”期间及到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进而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通过情景分析来探讨中国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的可能情景。

  二、“十三五”期间及2020-2030年中国能源经济展望

  (一)煤、油、气的消费走势

  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国煤炭消费量有可能在“十三五”内达到峰值,成为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一步。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中国煤炭的能源需求占比在2014年已降到66%,2017年将可能下降到62%左右,2020年有望继续下降到58%-60%。此外,郝宇团队使用面板数据,在考虑煤炭消费的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预计,在基准情景(新常态的经济增速)下,中国煤炭消费量将会在2019年左右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

  石油需求占比下降,对外依存度基本稳定。2015年石油需求增长1.8%,达到5.2亿吨。预计在“十三五”时期,中国石油需求量温和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1.7%左右,到2020年石油需求将达到5.65亿吨。2015年,中国石油的能源需求占比为18.8%,2020年将下降至17.6%。考虑到石油进口的稳定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有望稳定在58%-62%之间,并可能一直保持该比重至2030年。

  天然气需求高速增长,油气比得以优化,并且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中国天然气需求达到2300亿立方米左右。预期到2020年前中国天然气需求增长较快,天然气需求占比从2014年的6%左右攀升至10%以上,到2030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11-13%。由于中俄天然气采购协议等外购天然气合同保障了相对稳定

  的天然气进口量,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有望稳定在35%-38%之间。2015年、202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占能源需求总量分别为6.5%和10.1%。2020年油气比为1∶0.6左右。

(二)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需求的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将持续显著增长。201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增速为16%左右,达到3.8亿吨标准煤。2015年可再生能源增速有所放缓,但仍将达到4亿吨标准煤左右。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将继续提升至5.5-5.8亿吨标准煤,占中国能源需求总量的11-13%。

  非化石能源需求占比将超越石油。根据初步计算,2015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包括地热取暖和生物燃料)需求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12%,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至14%-16%左右,与石油需求占比差距缩小。

  (三)2020-2030年中国能源经济展望

  第一,关于煤、油、气的消费走势。

  在新常态的经济增速下,中国煤炭消费量在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石油需求增长缓慢,天然气占比稳定提高。预计2030年中国煤炭的需求占比有望下降到50%左右。2020-2030年间中国石油供需基本以1%-2%的速度增长,石油需求占比稳中有降。2020年至2030年中国天然气供需增长率降到5%左右。2030年中国天然气需求占能源需求总量比重将达到12%。2030年油气比为1∶0.7左右。总的来说,石油占比下降,天然气占比上升,油气比趋于合理,是未来油气能源结构变化的大趋势(见图1)。

  

“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第二,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需求的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将持续显著增长。在可再生能源中,非水现代可再生能源需求将大幅增长。2025年和203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需求继续分别提高到6亿吨标准煤和8亿吨标准煤左右。水能在可再生能源需求中的占比将由2013年的68%左右降至2030年的50%以下。

  

“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非化石能源的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预计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由2015年的12%上升到21%。其中,核能5.0%,水能10.0%,生物质能1.1%,其他可再生能源4.9%(见图2)。

  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程度显著提升。预计到2030年,以速生碳汇草捕碳固碳技术、热电联产、太阳能纳米储能、光热发电等为代表的一系列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有望使得中国能源高效清洁程度大幅提升。

三、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预测与展望

  (一)预测方法

  正如《IEA世界能源展望报告2015》指出的,中国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能源强度大幅降低的发展阶段。本文在各个研究机构的成果基础上,按照2010-2014的经验,假设能源强度每年下降4%,并且在2016-2030年间,根据能源强度的变化,分别设置了3种不同的情景,基准情景(达到4%的降速),低强度情景(高于4%的降速)和高强度情景(达不到4%的降速),预测2030年前中国能源消费、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量,进而从节能减排和降低能源消耗强度的角度,通过情景分析来探讨中国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峰值的可能情景。

  具体地,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4》的统计数据和中国社科院《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4—2015)》对2014年能源供求增速的预测,2014年中国能源需求与供应分别为38.78亿吨标准煤和34.71亿吨标准煤,参考中国社科院2015年9月发布的《经济蓝皮书夏季号:中国经济增长报告(2014~2015)》,预测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6.9%,“十三五”时期的总体增长速度约在6%”,本文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GDP的预测,计算得出能源消费总量。

  

“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作为对比,比较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4—2015)》预计,“十三五”时期(2016-2020),受中高速经济增长、“新四化”的推动和一系列环境政策等的约束,到2018年,中国能源需求增长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到3.97%,5年年均增长速度为3.79%。根据本文的估算,“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中国能源需求增长速度5年年增长速度分别2.71%(基准情景)和3.35%(高碳情景)。本文减排约束较强,是因为2015年以来雾霾等严重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有理由预期政府可能加大治理污染的决心和力度。

  (二)预测结果

  

“十三五”及2030年能源经济展望

 

  在能源强度的低碳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目标可提前实现。预计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2.8亿吨标准煤,并达到峰值,2030年达到51.9亿吨标准煤。2025年,中国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近116亿吨,同时达到峰值,2030年达到114亿吨。之后,随着能源需求增长放缓,特别是在煤炭需求达到峰值之后,中国碳排放的缓增趋势更为明显。在这种情景下,到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的原因在于:第一,由于在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往往存在相关关系,经济增长的增速越低,能源消费的增速可能越低。由于GDP增速预期的放缓,能源需求增速回落,可能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加速下降。第二,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能源效率的提升,意味着在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系数在减小,致使截止到2030年时,排放总量会下降。第三,过去的研究认为在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往往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然而,也有学者发现在这二者之间存在脱钩效应(Decouplingeffects),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增加排放。比如,2014年之前,二氧化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两者之间呈现出明显关联,但是2014年的数据出现了一个积极的迹象,二者之间的关系出现脱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告称,中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已表现出“脱钩”的趋势。

  在基准情景下,中国的碳排放目标有可能实现。预计2025年,中国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近120亿吨,并达到峰值。到2025年左右达到峰值的原因在于:持续的能效提高和风能、太阳能、水电和核电等低碳能源使中国的排放增长放缓。特别是,中国将在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引入碳交易机制,执行强制性的能效标准,以及提高低碳能源使用都将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然而预计截止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未达到峰值,但是已经增长非常缓慢,2026-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平均增长率为0.0065%。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4.6亿吨标准煤,尚未达到峰值。

  在高碳情景下,中国实现碳排放目标将非常有挑战。预计截止2030年,中国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均未达到峰值,但是二者的增长率也较为缓慢,2026-2030年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平均增长率均保持在0.63%。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约为60.3亿吨标准煤,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35亿吨,二者仍然没有达到峰值。

四、政策建议

  面对综合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没有“一招制胜”之策,需要采取一系列绿色转型措施,重点包括实行质量和总量的“双目标”控制。具体地,根据对能源“新常态”的特点和对不同政策下的情景分析的

  结果,我们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一,对于我国2030年能源消费应制定中长期的规划,按“五年计划”分解总体目标。然后向前推出阶段性目标及年度计划性目标。2030年总能源消费目标是54.6亿吨标准煤,运用底线思维设定能源消费的最高红线和最大能源容量,在此基础上分解五年计划期间的任务。此外,虽然能源需求总量增速放缓,仍要防止不少企业在此条件下的投机行为,对能源总量的增加保持审慎态度。

  第二,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两步走”,先调降煤炭比重,再提升非化石能源比重。在十三五时期,把煤炭的减量以及清洁利用作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20~2030年,把可再生能源的推广作为政策重心。

  第三,大力降低能耗强度,做到技术支撑和淘汰落后产能并举。能耗强度的降低依赖于一定的技术支撑,采用实用的能效改进技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做的仍然不够,各部门缺乏顶层设计和环保技术基

  金,特别是有些技术融资后,效益见效比较慢,降低能耗的空间可能有限。而另一方面,通过淘汰高能耗的产能来降低能耗的潜力也不可低估。未来在继续大规模技术改造同时,注重淘汰落后产能。

  第四,制定能源和环境规划应该注重不同区域、不同产业间相关政策的协调。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各不相同,因此各个区域或者省市都应该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的特点制

  定的能源政策。根据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消费能源,拒绝走东部和中部以高能耗为代价的老路。

  第五,挖掘财政潜力,保障节能降耗、调整经济结构方面的财力支持。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幅也会相应降低,这时更应该提高节能环保财政支出,加大节能环保投资的力度,建议明确提出环境投资占GDP比例的目标要求。同时发展绿色金融和绿色债券。同时,引导劳动力到服务业或者低污染强度的工业行业。

  最后,加速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对不同产业和行业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政策倾斜,使干部任用与节能环保绩效挂钩,树立“节能也可以提拔,环保也可以奖励”的理念。同时,解放思想,能源结构优化是经济增长的动力。要认真考虑节能和环境在发展中的地位,过去环境资源在中国发展中的作用是一个约束性的资源,是对社会发展或者经济走向的一个规制,未来可再生能等的发展有可能是一个驱动性的因素。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pppp122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