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在线原创] 相关视频:王兆霖先生百岁寿辰-现场完整视频【上下集】 王兆霖先生百岁寿辰-现场精简版 王兆霖先生百岁寿辰-宣传视频 世纪的贡献 永远的楷模 庆祝王兆霖先生百岁华诞合影留念 庆祝王兆霖先生百岁华诞现场 朱颖心教授主持庆寿活动 王先生的学生们前来祝寿 清华建环的师生为王先生点燃百岁庆寿蛋糕
王兆霖先生接受弟子代表献花祝寿 王兆霖先生在百岁庆寿会现场 1917年1月1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 1934年,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1939年毕业于贵州平越(该校抗战时期迁址),随即就职于军内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任上尉助教。 1940年1月,在国立清华大学(昆明)云南省合办水力发电勘测队,在施嘉炀教授领导下进行勘测工作。后又因抗战需要在贵州川滇公路管理局任公务员,并在1942年-1948年参与修建滇缅公路的任务。 1943年,调至广西省丹竹飞机场任帮工程师。 1945年,在滇缅公路抢修工程队任第二分队长。 1946年-1949年,在上海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二工程队任帮工程师、副工程师、队长。 1949年7月-1950年7月,受聘山西大学土木系教授。 1950年8月,回北京,在与同学合办的“华泰建筑事务所”任工程师,兼清华大学营造系教授。 1952年,北京市建筑专科学校大专部(简称“建专”)任教授、建筑设备科主任,并在清华大学建工系兼任教授,制定出建筑设备专业教学计划和环节,并组织实施,适应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培养人才之需。 1954年正式受聘于清华大学建工系正教授,着手准备该专业领域第一个五年制的教学工作,在分析论证国家发展的前景后,将原提出的“暖气通风”专业改为“供热、供燃气与通风”专业,并率先在教学培养计划中携手动力、水利两系开出重头专业基础课——传热学及流体力学,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知识,使具有大的发展潜力。 1953-1954年,与吴增菲教授先后翻译了该专业本科生第一本专业课教材“供暖与通风”上、下册(苏联马克西莫夫著1953年第一版)。 1954年10月,赴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苏联专家约·宁指导下学习,并完成当时国内仅有的苏联两本书“城市燃气供应”教材的翻译。后又自行编写了教材,不幸这些宝贵的书籍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下放到鲤鱼洲水患被毁。 改革开放后,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编写“十二年科学规划”,任供热、供燃气与通风专业组组长。80年代在教研组成立的“提高供热网技术”的研究课题中担任组长,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有关的技术成果,写成了“国内外研究提高供热网技术的情况”一文,推进了“供热网系统参数优化”的实施,后又全文翻译了前苏联的“计算热网络的方法和算法”一书,为研究网络流体工况及自动化等科研成果的取得发挥了核心作用,对中国城镇供热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1965年-2014年,被聘为北京市专家顾问团城市供热专家组组长。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