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投资稳增长,9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两项重磅措施:决定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确定降低港口、机场、铁路、公路、轨道交通、城市地下管廊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提高有效投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措施都是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专题会上明确提出需要装填的新“弹药”。 “这两项政策都属于目前一揽子稳增长政策的范畴。”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分析,“这两项政策主要从通过激发中小民营企业创新活力来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以及通过拉动基建投资来实现短期内经济企稳的两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希望借此解决民间和公共投资在起步阶段的融资难问题。” 建立总规模600亿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会议决定,中央财政通过整合资金出资150亿元,创新机制发挥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吸引民营和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地方政府等共同参与,建立总规模为600亿元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设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用市场化的办法,重点支持种子期、初创期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 降低铁公机及港口等重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会议确定,将关系国计民生的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机场等领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由30%降为25%,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由25%降为20%。为推动农产品加工转化,将玉米深加工项目由30%降为20%。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急需的停车场项目,以及经国务院批准、情况特殊的国家重大项目资本金比例可比规定的再适当降低。 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比例是能够拉动基建投资的直接有效措施。上一次国家采取这一措施还是在2009年,当时全球正遭遇金融危机。 连平说,“降低资本金比例意味着在同等资金投入下,可以拉动更多项目,让更多项目启动,推动建设进度。”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滑,成为拖累经济增长的最大风险。最新的数据是,1月-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11.2%,去年同期这一增速尚维持在17%。 在构成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大部分中,与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相比,基建投资仍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速,但与以往不低于20%的增速相比,目前18.2%的增速凸显了基建投资的“不给力”,尤其是在国家把基建投资当做稳增长主要抓手的情况下。 章俊分析称,在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基调下,项目审批和建设资金到位已经不成为障碍,而项目的落地和推进成为稳增长政策见效的关键。 通过梳理各省披露的1月-7月重点项目完成情况发现,前7个月,各省重点项目投资基本完成年度计划的5-6成左右,但多省披露基建投资进展缓慢,如湖北、新疆两省基建投资均不到年度计划的一半。 因此,下一步国家将通过多重举措提高地方和企业投资能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此次会议确定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比例就是有效举措之一。 章俊认为,通过合理降低投资门槛,让更多项目特别是重大工程尽快“起跑”,可扩大有效投资需求,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稳定增长。 不过,会议特别强调,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焦炭、多晶硅等产能过剩行业,严格执基金原则上采取有限合伙制,其募资、设立、管理、收益分配、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场化原则操作。通过社会出资人优先分红、国家出资收益适当让利等措施,更多吸引社会资本,激发中小企业“双创”活力。 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一大难题。由于银行业结构存在问题,中小银行、民营银行很少、很难服务好民营企业,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下,诞生了大量创业者,也激发了对融资的需求。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可以让积极财政政策更大发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贵问题。” 今年以来,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包括降税减费等。有迹象显示,目前已有成效。9月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PMI数据中,小型企业PMI出现1.2个百分点的显著反弹,而同期大型企业PMI则随着整体PMI指数回落。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