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之路

来源:ECGB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5-08-06 11:21:05
    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对外宣布,国务院已于近日批复同意设立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也随之正式发布。这意味着张家口将通过先行先试进行一场“能源革命”的生动实践,率先打破制度藩篱,探索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无疑将张家口推向了世界瞩目的风口浪尖。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的优势在于环保和可持续性,但是由于技术、价格等原因,诸如生物燃气、太阳能以及风能等新型能源仍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传统能源的位置。如何能够让可再生能源更加高效地融入日常生活?处在冬奥会风口浪尖上的张家口该如何打造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呢?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为何“花落”张家口?又将在哪些方面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探路”?

    自然条件+产业基础,示范区“花落”张家口顺理成章

    “坝上一场风,从春吹到冬”,道出了张家口特别是坝上地区人们的无奈。而今,以往发展的劣势正在变成张家口发展的新优势。

    张家口是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当地是全国风能富集区,特别是坝上地区位于蒙古高原的东南侧,海拔高度在1500米至1600米,为蒙古高原冷空气进入华北平原的主要气流通道,风能资源优势十分明显,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同时,当地太阳能资源Ⅱ类区域,是我省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太阳能发电可开发量达3000万千瓦以上。另外,张家口的赤城、怀来等县地热资源蕴藏丰富,各种生物质资源年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

1.webp
 
    借助这一优势,张家口在“追风逐日”的新能源产业道路上大踏步前行。张家口市发改委副主任郭俊峰介绍,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中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基地和电力输送通道节点,张家口近年来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拥有“国家风光储输试验中心”、全国首个风电研究监测试验基地以及风机总装、叶片制造等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开发应用、装备制造、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

    而近年来京津冀出现的雾霾天气,从一个方面说明京津冀区域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据统计,京津冀地区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5000亿千瓦时,其中化石能源电力占90%以上,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需求迫切,这为示范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先行先试+创新示范,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探路”

    专家认为,这一规划出台后,通过在局部区域开展先行先试和创新示范,探索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探路”。

    规划范围以张家口全境为核心区域,辐射京津冀及其他周边地区。规划期为2015年-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5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规划对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非常高的目标要求,提出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比例2020年达到30%,2030年达到50%。

    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将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建立适应可再生能源大规模融入电力系统的新型规划管理体制、电力市场体制、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利益补偿机制。

2.webp
 
    本地消纳+发电外送,促进经济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去年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总容量约700万千瓦,但区内电网最大负荷仅为18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对外输送能力不足400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严重受限。考虑到张家口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超过5000万千瓦,对外输送通道和消纳能力建设需求迫切。

    在促进新能源本地消纳方面,张家口一直在探索。位于坝上地区的张北云数据中心吸引了阿里巴巴等知名企业,张北云数据中心全部建成后,将达到500万台服务器规模,年耗电量约200亿千瓦时,有效促进新能源的就地消纳。

    根据规划,到2020年,张家口55%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部城市公共交通、40%的城镇居民生活用能、50%的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40%的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到2030年,80%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全面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保障体系。

    通过大规模开发应用可再生能源,将带动张家口当地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张家口在扩大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将增加对京津的输出。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malinlin123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