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排,或许在未来五年会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以下简称《自主贡献》),提出了节能减碳的行动目标和措施。按照规划,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 清洁能源是发展重头戏 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高达42.6亿吨标煤,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其中煤炭消费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在这一背景下,在本次《自主贡献》中,提出了中国在碳减排上提出了中远期行动目标。 “在现在的技术水平下,如果寄希望于通过碳补集、封存这样的先进技术实现减排目标,是不现实的。”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告诉记者,中短期来看,中国仍需要对能源消费方式和结构进行调整,这是中国碳减排的主要手段,即集中燃煤发电代替分散用煤、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进一步发展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能源。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则认为,如果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0%,意味着今后16年,非化石能源比例要提高8.8%,净增加非化石能源8亿吨,每年可少排放20亿吨二氧化碳。 现阶段,中国正在制定能源“十三五”规划。据了解,目前各省份已经基本完成了各地区的规划初稿,2015年9月底将形成全国规划初稿。 “对新能源行业肯定是一个促进作用。”曾鸣认为,《自主贡献》的公布,也影响下一步“十三五”规划中新能源在建设、消纳等方面的内容。 据李俊峰的测算,仅在扩大非化石能源上,中国就需要在2016年~2030年新增核电装机1亿千瓦、水电装机1.5亿千瓦,光伏装机3亿千瓦、风电装机4亿千瓦,形成4万亿千瓦时的非化石能源前发电量,相当于美国当年的总发电量。 电供暖发展或将提速 碳减排,一方面应注重发展清洁能源,另一方面也应实施电能替代,深度调整能源消费方式和结构。 碳排放大部分是煤燃烧产生的,中国每年有近6亿吨的煤用于供暖。烧煤取暖,尤其是家用,大部分为直排式,未对废气进行任何处理,致使每年产生数千万吨的粉尘污染。如何做到碳减排呢?即在供暖领域,实施电能替代。 我国供暖设备的使用大都集中在寒冷地区,而且使用时间相对集中,多为4-6个月。据权威机构测算,与燃煤供暖相比,电供暖碳排放的减少在80%以上。因此,要兑现《自主贡献》的节能减排目标,发展电供暖为大势所趋。 众所周知,电能是世界上最环保的能源。随着风电、光伏和核电等新能源发电比例的逐步提高,电能将日趋低碳化。这一过程中,电供暖或将实现全供暖链零排放、零污染。凭借其低碳环保的巨大优势,可以预言其取代燃煤供暖成为供暖市场的主力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自主贡献》的公布、能源“十三五”规划的制定,都将加速电供暖的发展脚步!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