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互联网+给建设行业带来了什么?

来源:中国建设科技网 2015-07-02 10:09:42
    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后,互联网+就像一股苍劲有力的飓风,一夜之间几乎席卷各行各业。7月23日至25日,以“互联网+构筑建筑行业新生态”为主题,2015年中国建设行业峰会即将在广州启幕,届时,业内大伽、专家学者云集,将探讨新形式互联网+新形势下的行业走向,重新审视互联网对行业的巨大挑战。

    在互联网+的烽火狼烟中,传统的建筑行业究竟是能飞起来的猪,还是会有一大批漠视者抱憾出局?

    提高整个行业信息化水平

    众所周知,建设行业与其它行业相比,具有产品单件性、生产周期长、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等特点,尤其信息不透明,导致行业存在诸多弊端。如建设工程主体责任不落实,施工管理混乱等。这些特点均影响了建筑业内信息交流的完整性和高效性,从而经常导致建筑项目成本的增加,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不管是自身的发展方面,还是国家政策方向来说,最终目标就是绿色、智慧、宜居。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这就需要改造建造过程和运维过程来支撑。建造过程需要更加精益、更加智慧、更加绿色,从而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在运维过程中,需要运维更加智慧,能耗更低,同时让运维过程更有效。但建筑行业那些特性就像一个牢笼,深深禁锢了建筑产品向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则能够打破这个牢笼。

    随着一些信息化技术和水平的提升,BIM、大数据、物联网、移动技术、云计算等等,都可以打破原来的传统发展模式。这些技术手段都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深深作用于建筑行业,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互联网+建设行业,在采购、施工、大数据、金融、运维等各方面都会产生化学效应,让行业脱胎换骨。并冲破企业界限,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从而让彼此之间联系更加广泛,互动更加频繁,效率也会更高。从而,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的效率、管理,甚至解决腐败。如,旺材电商等建设行业电商平台,透明的交易平台、比线下市场价最便宜的价格、完善的信贷体系,无疑就是解决“暗箱”采购的“良药”。

    互联网+开启万亿级市场新空间

    2014年末,国内建筑业总产值已达到了17.7万亿元,随着互联网+的渗透及应用,必将重构新生态,也将会产生一个产值巨大的市场。在建设行业每个项目分为决策、设计、采购、施工、运维五个阶段,在这五个阶段里有八类客户,在不同阶段参与,服务。互联网+建设行业这五个阶段,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市场空间。

    采购阶段,传统渠道每年的采购金额将会达到12万亿。如果采用互联网+的电商平台,价格比现实中更有冲击力,其市场空间至少将突破千亿。

    施工阶段,一个施工项目时长近4年,每年平均55万个,核心工作人员一千到一千五百万,一线工作人员40万人,带动了20个外包总项目,加起来六千到七千万人。做一个计算,每个项目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1到10万,子项目一千到五千解决方案,这样计算下来整个市场空间达到千亿。

    运维阶段,我国现有建筑大约600亿m2,非居民住宅150亿m2,并且每年新增房屋竣工面积30亿m2,互联网+运维,也将产生一个千亿级的市场。此外,在大数据、金融方面,互联网+也将带来巨大的新空间。

    在2015年一季度,建筑业增速明显放缓,从15.9%下降到10.1%,比去年同期回落了5.8个百分点,降低三分之一。而互联网+开启了建设行业万亿级市场新空间,为建设行业提速安装了动力强劲的新引擎。

    互联网+构建行业新生态

    互联网+建筑业,真正开启了行业的新蓝海,势必重塑整个行业新的生态系统。不久前,建设行业信息化引领者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向互联网+平台型服务商转型,即是在互联网+上的一次探索和实践。

   据悉,广联达转型战略可用“两聚、两圈、一建”来表示,指向潜力巨大的市场。“两聚”就是聚量和聚人,聚量是旺材网承担,聚合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的批量采购,提供更低的成本。“聚人”是围绕施工现场的各方参与。“圈地”是要圈施工的工地,“圈楼”指楼宇运维。“建库”,是基于BIM的构件库,建立核心优势,并基于此,获得大数据,再开展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相关征信服务。

    互联网+的浪潮,正以排山倒海的姿态席卷各个传统行业。作为传统行业的代表,建筑产业正以行业信息化企业为先锋,开启互联网+新征程,终将完成行业新生态的构建,真正开启互联网+的强劲动能。

    7月23日至25日,中国建设行业年度峰会将从多角度解读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具体有哪些不一样的精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pppp122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