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防控禽流感疫情的需要,2014年年初,中国杭州永久停止主城区的活禽交易,这意味着冷鲜禽肉将取代活禽肉;然而杭州地区冷链物流商却显得力不从心,近七千家物流企业中能提供完整化冷链服务的物流企业不超过5家,目前能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只有部分连锁超市。这只是中国冷链的缩影,如何保证生鲜食品能保质送达消费者手上?
中国制冷学会调查资料表明,由于没有低温保障,在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上,即从分销点到客户家里这一段配送路程出现“冷链断链”极为常见。而大型的冷库、冷藏车、冰箱不仅成本高,而且考虑到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大型冷库车进城、进社区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纵然冷链宅配的道路上荆棘丛丛,但还是有一批冒险者先行试水,踏上了这条布满困难和障碍的宅配之路。本文试图通过回顾一些案例,总结一些可供讨论的措施与尝试
深入社区,布局配送
对于冷链最后一公里的完善,动作最频繁、力度最大的当属电商平台。自2013年天猫正式宣布试水生鲜配送以来,阿里物流事业部与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家冷链物流公司及东航合作,为水果类生鲜提供配套服务。按照天猫生鲜配送业务规划,在仓配一体化阶段,城际社区宅配站点将配备基础冷藏功能,以解决及时配送问题,同时提供暂存和自提服务。
此外,1号店也于同年推出生鲜业务,并于2014年年底推出了以社区为单位的生鲜直达服务——“小区雷购”,通过O2O模式与社区店结合给消费者提供服务。
对于社区的执着并非只有电商平台企业,近日佳兆业物业在深圳推出国内首家社区冷库——“微库”。根据报道,微库模式下,客户通过微信或APP下单购买生鲜食品后,商家会将生鲜食品配送到微库的冷柜中,即商家直接把生鲜食品送到业主自己的冰箱里,对商家和物流公司来说,解决了配送的时间和存储空间的问题;对于客户来说,不再需要在家苦等快递,也不需要担心延期配送造成生鲜食品不新鲜的问题。
对于社区的执着,其实来自于整个物流行业。社区数量多、分布广、与末端消费群距离最近,以一家20平方米的生鲜配送点为例,如果单独开设,至少需要两名员工,加上房租、水电费等,一年维护费用至少也要10万元人民币,而如果委托社区商业网点代理,费用可以减少一半以上。
让配送“漂移”
一号店的相关负责人直言,最后一公里所面临的不利环境包括了一线城市交通状况不良、市中心租金贵、针对运输工具的法规不明确等,比如大城市限制大型冷藏车的进入、甚至禁止快递车辆运行等等。配送站不可能建在诸如上海陆家嘴这些租金很贵的地方,而设在远离城市的郊区又会增加配送里程,于是1号店就创造出了移动配送站的模式,利用运输工具进行移动配送,让厢式货车能够开到一些小区、停车场,进行移动运输。为配合移动配送站的建立,1号店自己开发了一些PPA工具,可以在停车场或者是小区的门口实现货物、单证的交接转移,甚至包括钱款。
此前顺丰、D H L也都推出过类似的移动服务,通过流程前置缓解大城市市区和商业密集区的物流难题。根据易观国际的分析,移动模式适合在租金昂贵的一线城市,以及铺设网点成本高的三四线地区推广。但是也正因为配送模式的“移动性”,对于流程的可视化以及与后台的协调要求就显得很高。
开设直营店,既卖又送
此外,商家直接开设直营店的模式也开始兴起,其中典型代表是食管家。食管家是一家天津本土企业,是基于天津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食品类B2C电子商务网站,其农产品几乎是只在本市范围销售,仅一小部分经深加工后的农产品销往外省。从官网上得知,“生鲜类食品目前仅支持天津市内六区(南开区、河西区、和平区、河东区、红桥区与河北区)销售”,由于限定在同城配送,其物流就容易做成“小而美”。按照食管家相关负责人解释,他们确实要建立直营实体店,通过网络预定配送到终端,而直营实体店具备这种生鲜保存环境,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需求,就近自提。
此外,大连港毅都“珍享直营旗舰店”也属于直营店模式,来自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档水果、水产品及冻肉类产品整齐摆放在货架和冷柜里。
商家开设直营店进行末端配送颇类似于商超的冷链模式。在连锁超市模式下,超市一般将生鲜食品配送至旗下连锁超市的冷藏柜,由消费者进行上门挑选购买。比如麦德龙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也有不同的配送方式:餐饮酒店用的是处理后的包装,麦德龙选择使用大型冷链车配送;企事业单位食堂需要客户来店自提;个人家庭消费用的是精美小包装,用自提点或生鲜配送。麦德龙B2C方面,主要采用就近供货、产地直送的原则,例如生鲜蔬菜的配送。与超市相比,食管家只是将面对面付款方式转变为线上支付,并增加同城配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宅配手段。
这种模式下有一重要问题需解决——库存。与其他商品相比,生鲜、冷鲜食品对于周转率要求更高,不仅仅是出于清库存、盘活资金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食品冷藏周期过短,直营实体店如果管理不善,依旧会出现冷鲜食品的耗损。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开始尝试预售模式,当生鲜农产品尚未收获的时候,就提前在网上售卖,收集完订单之后,农民才开始采摘、安排发货,这样的预售模式让产地能够按需供应配送,大大降低农产品的库存风险、生产成本和损耗。
结语
生鲜配送仍然是一片蓝海,这不仅意味着庞大的利润增长空间,也意味着目前仍然属于未开发的地带,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上并未出现成功的尝试。无论是社区店、直营店或者是移动站,在补齐最后一公里的短板时,诸如冷库成本控制、货损减少以及配送保鲜保快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