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中国学者获得国际制冷学会青年奖
来源:中国制冷学会 2015-05-08 11:15:05
近日,国际制冷学会发布了2015年各奖项的获奖名单,其中有三位中国学者获得青年奖。该奖项的颁奖典礼将于8月在日本举办的国际制冷大会上举行。国际制冷学会青年奖(Young Researchers Awards)每四年评选一次,在低温、工程热力学、低温医学生物学等6个领域各评选出1位35岁以下的青年学者,以表彰其在研究领域的杰出工作。获奖人及其获奖项目详细情况如下:
低温领域:CARL VON LINDE奖
|
获奖人简介:植晓琴,女,1986年出生。2014年9月毕业于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获工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机械系从事博士后研究。第11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优秀论文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回热式低温制冷机、低温交变流传热传质研究。
获奖项目简介:获奖项目针对当前斯特林脉管制冷机在20K以下温区性能不足的现状,对脉管制冷机的制冷理以及减少低温损失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采用微观方法研究脉管内气体微团的热力学循环,从微观角度揭示了制冷效应产生的本质。研究了自预冷脉管减少脉管热损失的可行性,使得一台两级斯特林脉管制冷机最低温度下降8K,35K制冷量提高约2倍。通过对液氦温区回热器优化,一台三级斯特林脉管制冷机采用He-4工质达到了4.26K,采用He-3达到4.03K,是目前国际上同等结构斯特林脉管制冷机所报道的最低制冷温度。
|
冷藏运输领域:JAMES JOULE奖
|
获奖人简介:邹扬,科研工程师,现就职于美国Creative Thermal Solutions公司。于2008年本科毕业于天津大学,并在同年进入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主要针对微通道换热器、板式换热器、以及制冷系统的模拟和优化。
获奖项目简介:微通道换热器集流管中气液制冷剂的不均匀分配会影响其性能。本项目通过实验和模拟,研究竖直集流管的气液分布。对集流管的可视化揭示,在两相流中,虽然气液分布受压降的影响,但主要是受集流管中流型的影响,同时,它们都受入口工况、几何条件、制冷剂和润滑油的物理特性影响,所以均匀分配可以通过调整以上参数获得。根据实验结果,拟合了制冷剂分配和集流管压降的经验公式,并应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模拟,不均匀分配可能造成换热量减小30%。
|
空调和热泵领域:WILLIS H. CARRIER奖
|
获奖人简介:葛天舒,博士,副研究员。女,1982年12月生,2000年9月~2009年3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就读,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于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进行博士联合培养。2011年7月起在上海交大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工作。
获奖项目简介:此次获奖项目主要针对低品位热能驱动的高效固体除湿空调进行研究。基于吸附干燥剂除湿和蒸发冷却原理运行的固体除湿空调具有节能、环保的显著优势。然而,常规固体除湿空调循环采用的除湿转轮在动态吸附除湿过程中释放的吸附热导致一个升温除湿过程,从而使得整体循环性能不高。本项目通过提出级间冷却、分级除湿的概念,从理论上建立了可实现等温除湿过程的理想无限多级固体除湿循环,并实际构建了双转轮式两级除湿循环和单转轮四区式运转新流程,使得固体除湿空调循环的再生驱动温度降低至50-90度,同时实现了COP大于1的突破。
|
|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热门阅读: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