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学习样板 ——讲述暖通空调专业者获奖背后的故事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尹羽 2015-01-23 09:44:22
    习大大出席并见证的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是近期媒体聚光灯下的焦点。对于暖通空调行业而言,所颁300余奖项中虽然真正关己者寥寥,却因此显得珍贵。而对于获奖企业来说,能在这种场合露脸,已远不止一种荣耀,更是一次激励、一个起点。其他企业亦能有所借鉴,找到发展方向和学习样板。

    科技制造企业体系获赞

    即便不考虑获奖的因素,处于舆论风口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其实也从不缺乏谈资。最近,一系列充满争议的火爆话题更让她为社会所瞩目,以致其市场部工作人员调侃,“董总为我们省了不少广告费”。

    颁奖大会后的媒体见面会仍不乏对于“小米”或者“6+1”等敏感话题的追问,不过这次,董明珠显然谨慎许多,大方地一带而过。当然,多数媒体的提问则“知趣”地配合和转移了。凭借“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二等奖,对于格力这个以产品制造为主业的企业而言算是一种突破。四年三获国家技术奖,有人笑言,“格力也是拼了”。

    董明珠不这么看。她其实并不惊讶这份荣誉。在她看来,“格力做得足够好”便能完全概括。她甚至毫不掩饰地高调表态:“希望下次能获更高奖项。”

    “中国制造要赶超世界领先水平,需要大批优秀的企业来推动、引导技术的创新。”技术、标准、产品和市场被董明珠视为核心技术的具体表现,创新文化和研发体系是掌握核心科技的基础。

    “基于掌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工程体系建设”究竟是什么?说它过于玄妙、影影绰绰摸不到门槛者不足为怪,甚至一向给媒体感觉思维清晰、言语精炼的格力常务副总裁黄辉也坦言“一言两语总结这个项目的特点很难”。

    可董明珠还不这么看。她恰认为这个项目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惟贵在持久,“这是我们过去20年里每一天坚持的成果”。

    有两个例子或可佐证这种胆量和作为:一个是人才培养,另一个是科研投入。

    “全员培养,全员激励”,这几乎是格力与员工共同发展的信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让年轻人不断成长,将创新的意识和不断提高质量的意识融入到每个员工心中,营造全新的创新氛围。

    格力的基层员工曹祥云就这样成功地完成了从普通的搬运工到叉车工的技能转换。惊为天人的是,他还曾两次为中央电视台褒奖为“全能叉车技能冠军”。而今,曹祥云再次转换身份,变身一名基层管理干部。

    “现在曹祥云已经不是技术最高的叉车工了。”董明珠笑着说,后来陆续有人超过了他。

     而在研发方面,不设上限始终是董明珠坚持的底线。一个鲜活事例是:格力新近上市的家用中央空调“翼之恋”,曾经过数十个设计方案的比拼,最终某方案脱颖而出,获得较多认可,却因董明珠不满意而未获通过,以致被人抱怨苛刻——要知道这一否决,价值300万元的模具将随即报废。这在别的企业里基本不可想象。

    “这些事情反映的就是格力的观点和做法,而且一做就做了20多年。”黄辉说。

    余热深度利用为防霾出力

    此次与格力一同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空调企业还有美的和长虹,两者凭借“房间空气调节器节能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和“微通道管材与换热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殊荣。这次,在商界“厮杀”劲头无限的企业,却被部分业界人士空前团结地拢到一起,被形象地称为“技术三杰”。

    与风光无限和被舆论重重包围的企业家们相比,另一个获奖团队显得默默无闻。北京建筑大学教授王随林主持的“防腐高效低温烟气冷凝余热深度利用技术”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虽然低调,不过这一项目研究对于当前饱受雾霾困扰的中国来说,或能发挥更大的潜在价值。这亦是暖通专业智慧的力量和贡献。

     王随林所主持的项目主要针对大量天然气锅炉、炉窑和电厂。如何治理这些排烟温度高、高能耗、高成本、高排放等长期共存的环境顽症已经迫在眉睫。十多年来,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低温排烟余热深度利用问题,在小温差、小阻力和小体积条件下,协同高效热回收与防腐国际性重大难题,发明了多领域、系列化和大型化的防腐高效小阻力低温烟气冷凝热能回收装置(装备)与烟气余热深度利用工程优化技术,填补了国内外大中型低温烟气冷凝热能回收设备和应用的空白,取得了该领域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突破,为提高我国天然气利用水平和同类产品国际竞争力、实现大中型设备排烟余热深度回收和高效梯级利用及友好排放,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推动和引领了相关产业技术进步与发展。

    今天,北京、新疆、黑龙江、甘肃、成都等省市有许多项目已经陆续应用了这项成果并取得明显成效。这些项目中的大中型设备烟温已降低到27~50℃,烟气热回收装置节能超过12%,锅炉系统总效率提高25%。每吨锅炉每天产生1~1.7吨烟气冷凝水实现了回收利用,大量雾气得到减排。

    此外,王随林团队还成功地实现了烟气余热回收与自然空气冷却除湿相结合,为乌鲁木齐市解决大型锅炉房雾气排放、燃气费高的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而高效装配式辐射供暖新技术更是为烟气冷凝余热深度利用创造了条件。

    “他们不仅实现了废热回收,还做到梯级利用,这种思路和做法值得尽快、全面地推开。”业内专家对王随林团队的工作给予了极高评价,“梯级利用就像是榨甘蔗,用不同力度、不同工具,可以多次榨出汁液。这是最能充分利用能源的方式,而以往,我们常常‘嚼一嚼’就丢掉了。”

    资料显示,北京市2015年用气量预计达180亿立方米。若这项技术在该市推广,可节气10%即18亿立方米;而如若实现全国推广,按2010年耗气量1070亿立方米计,每年可节气超过百亿立方米,节水98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997万吨、氮氧化物2.5万吨。值得一提的是,我国2015年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继续上升。这项技术对于减缓天然气供需矛盾、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能源结构调整同样意义重大。

    “这是近五年来北京市属单位惟一主持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也是我校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北京建筑大学党委书记王建中称,“王随林的科技成果瞄准国家节能减排战略需求,自主研发成果卓著、惠及民生,已经成为我校品牌。”

    ■ 尹羽/文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pppp122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