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合同能源管理对接 何其难

来源:中国能源服务网 作者:佚名 2014-11-05 09:42:59
    面对气候问题,发达国家应首先担负起国内深度减排的责任,向全世界示范,对外要给发展中国家技术和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也要做出自己的努力,转变发展观念,改善能源结构,加快技术进步,通过更多切实行动推动全球气候保护进程。

    在发展中国家具体来说,就要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大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看来,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机制和商务模式——合同能源管理,不仅受到社会关注,企业的欢迎,也将成为有限缓解气候为问题的“利器”。而在现实中,这种企业可以不投一分钱实施节能改造,还能享受节能收益的方式,却在各种“阻碍”面前,一直呈现“叫好不叫座”的局面。这是为什么?缺政策、缺市场、缺技术、缺资金?不。

    笔者认为,融资难、合同签订难、节能量确定难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对接难”,企业与企业对接、企业与银行对接。不仅如此,目前,市场上各种节能信息严重不对称,往往产品找不到市场、市场找不到项目、项目找不到资金、资金找不到技术,对接链条脆弱,缺乏产业整合平台。再加上节能公司还处于发展中,没有成熟的行业规范,项目风险较大,收益能力表现参差不齐。这也是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却步履艰难的根本原因。如何来突破“对接”问题?

    眼下,各地各级部门也在积极推动节能服务公司和各种客户的对接工作,铜陵市召开2014年度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接会;北京已建立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设立了节能服务机构库和节能量监测机构库;吉林省举办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对接会;上海市举行合同能源管理银企对接融资服务活动……“中关村现代节能服务产业联盟”也于近期成立。此外,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副主任秘书长赵明也表示,希望全国各地优秀的节能服务企业成立更多的模式创新、形式新颖的联盟来推动企业和产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实现有效对接的方式和举措,也希望在这个产业的自我良性循环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相关部门可以“强力”介入,“扶上马,送一程”。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pppp1221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