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美学者:可设立专门机构推动中国建筑“绿色化”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佚名 2014-09-24 09:38:36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彭大伟)随着官方日前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中国正朝着全球降低碳排放的主力军迈进。
 
    9月19日,中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批复》。《规划》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包括,要确保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处在关键节点上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和节能减排,能够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中获得哪些经验与教训?
 
    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克莱姆森大学(Clemson University)荣退校长兼建筑学院教授、美国建筑师协会院士詹姆斯·F·巴克尔(James F. Barker)日前就此接受了中新网记者专访。
 
    据报道,近5年,中国绿色建筑迎来迅猛发展。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1446项,总建筑面积近1.63亿平方米,仅2013年获评建筑数量就比2012年增加了81%,面积增加了1.12倍。而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中国官方于2014年初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
 
    “什么叫‘绿色’?”当记者向巴克尔询问美国在发展绿色建筑方面的经验时,他反问道,中国政府和中国公众如何理解或定义“绿色建筑”,是否已经达成了广泛共识和标准。
 
    据巴克尔介绍,美国在20余年前便建立了名为“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的专门组织,来推动绿色建筑标准的形成。随后,这一委员会构建了LEED认证体系,用于评价建筑的能效水平;同时,委员会还进行有关绿色建筑的资格认证,并开展绿色建筑领域的再教育和培训等业务。
 
    巴克尔强调,在美国,如果业主希望把新建的建筑称作“绿色”的,那就必须给出一系列数据,以证明其节能的星级,以及能效达到了何种程度。
 
    “当然,我不希望变得像在说教,毕竟我们无法告诫别的国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具体到中国的情况,巴克尔认为,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也应当建立一个类似的USGBC的具有公信力的机构,但不一定需要是官方机构,“对于建筑师而言,终身学习也是适应绿色建筑时代的重要环节”。
 
    从中国层面来看,目前,建筑“绿色化”的进程还在不断加快。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前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中国是应对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战场”,而中国的绿色建筑在2020年之前将达到50%以上,亦即在中国城市化基本完成后,中国所有建筑的碳排放比发达国家都要低30%以上。
 
    在巴克尔看来,中国目前的绿色建筑发展速度大体上是“—”型曲线的匀速增长,而通过制定具有很高操作性和可控性的标准,并加快推出相关建筑师资格认证后,将有望出现类似“┚”型曲线的几何级数增长。
 
    接受记者专访前,巴克尔刚刚参观完天坛,时隔九年再度造访北京的他,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这一代表作赞不绝口:“与故宫相比,天坛的简约和对世俗权力的超越,都令人印象深刻,我认为它可以在全世界的建筑中排前五,而故宫也至少可排到前十。”
 
    “像天坛这样的中国古建筑,都被保存得非常完好,这是很令人欣慰的。”巴克尔表示,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可用作非常好的建筑教学与研究范例,“想象一下,你完全可以通过天坛这一个案例,来教授整个四年的建筑学本科课程”,而他此次来访中国便希望与中国的有关机构商谈合作,以期在华设立一个美中合作的景观设计项目,加强双方在这一领域的人员交流等合作。
 
    克莱姆森大学是一所位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的公立高校,以建筑和工程等专业见长,目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公立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美第20位,与普渡、马里兰和匹兹堡等名校并列。
 
    巴克尔介绍,目前克莱姆森大学2万名学生当中,美国以外的留学生约占10%,而在理工科研究生中,近50%都是留学生,“最主要的是中国和印度学生”。
 
    在采访的最后,巴克尔表示,非常欢迎更多的中国学生负笈克莱姆森大学。他表示,克莱姆森大学有很多优势,如拥有与宝马合作的美国第一个汽车工程博士项目,这个项目发展势头和就业前景非常良好。同时,克莱姆森大学拥有一个中国研究中心,“对于中国学者和我们学校师生的相关研究,以及中美之间的合作,中国研究中心都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
 
    “简单地说,中国学生如果想要获得高品质的理工科教育,考虑到克莱姆森对国际学生的重视、对团队意识的强调、以及优美的校园环境,他们应该把这里作为一个重要的选择。”巴克尔说。(完)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cuilei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