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 » 正文

“绿”房子缺乏数字化履历 专家呼吁尽快建立数据库

来源:凤凰房产 作者:陌杨 2014-08-12 09:20:27
     在我国,绿色地产的推广已经走入第八个年头。继施行8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完成之后,绿色地产也正迈入2.0时代。但也不得不看到,在平常百姓眼中,“绿色建筑”尚没有明确的定义,甚至这一建筑产品的普及也处于萌芽阶段。
 
    在此背景下,凤凰房产特别邀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咨询部主任孟冲,北京大学工学院绿色建筑研究所所长周剑峰,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专家、博地澜屋副总经理刘飞,以及POPULOUS首席代表、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澳大利亚建筑师协会会员常雅飞做客《凤凰下午茶——绿色建筑2.0时代的顶层设计与市场思辨》,共同探讨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市场环境和行业困局。 
 
    新标准更侧重过程  操作细则尚存空白
 
    2015年1月1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将正式实施。据参与新标准编写工作的孟冲透露,修订后的标准在结构上由条目法衍生为打分和权重法,由定性指标优化为定量法则,整体框架中也加入了施工管理的内容。此外,加大建筑调试的内容和权重,整个评价标准更加侧重过程。
 
    “在新版标准的讨论稿中看到,对酸化指标、臭氧层破坏指标、全球温室效应指标等生态足迹指标还没有提出具体的要求。”针对即将亮相的新标准,刘飞认为能耗方面仍以百分比作为量化标准,忽略了基数差异。他建议,“细化到每年每平米的能耗是多少,越精准就越有操作行。”
 
    从执行层面看,操作细则的出台也势在必行。据刘飞透露,“我们国家一代标准颁布之后,大概有一年多到两年时间才开始真正执行,其实也就是在等一个操作细则。”
 
    而在国际市场深耕多年的常雅飞则建议,在学习国外成熟经验的同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注重政策标准的本土化。
 
    数据不足成为制约“绿色建筑”市场的核心问题
 
    根据凤凰房产向广大网友发起的《绿色地产发展现状与前景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一万多名网友中,半数“完全不知道”绿色地产的概念,还有36.44%网友表示“听说过,但不太清”,而“完全了解”这一概念的仅有3.49%。
 
    “虽然已经做了八年,它还算幼儿期的东西。”周剑锋认为,尽管行业标准有所修订,但缺乏大数据的搜集和分析成了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正因基础数据的缺失,制定绿色建筑考核标准时无从参考,也就无法量化指标。
 
    在周剑锋看来,直观的数据是向公众宣传的最好方式。据介绍,在LEED标准在建筑跟踪方面就比较成熟。“他会告诉你在整个建筑周期里会有20倍的汇报,虽然做了一定的增长成本,但可以同时提高多少个百分比的舒适度,百分之多少的健康指标。”
 
    同样借鉴国际成熟经验,常雅飞拿出了一份澳大利亚的水电费单,来印证建立数据库的必要性。通过对比两年的水电费、用水用电量和碳排量,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绿色建筑的优势。“比如说一个三口之家,冬天平均好点17.8千瓦时,夏天平均耗电17.5千瓦时,这位家庭主妇看到自己家用电量很大,就必然会采取一些节约的措施。”
 
    孟冲则认为,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据分析,从政府认知层面看,绿色建筑已经上升到政策层面;从企业层面看,大牌开发商,特别是科技地产商无不以绿色建筑作为自己的产品线;而从社会产业层面讲,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产业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由此看来, “新标准的出台,实际上是社会发展的表征,而非技术发展的表征。”
免责声明:
1.本网站部分文章内容、图片或视频来源于网络、作者投稿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如涉版权、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方进行处理(联系电话:022-84220470,电子邮件:help@51hvac.com);
2.本网站对转载、分享内容、特约发布、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只要不用于商业目的,本网站的文章欢迎任何形式的传播和转载,转载请取得授权、注明出处、保持作品完整;
4.本网站有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互联网变化及自身业务的发展情况,不断修改和完善本声明。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暖通空调在线公众微信:ehvacr
每日行业微信日报,订阅有礼了!
责编:cuilei
新闻投稿:news@51hvac.com
高端访谈更多>>
  • 许鹏教授:抗击COVID-19ASHRAE与REHVA对策之对比及借鉴
  • 张泉:数据中心节能方向及相关技术研究的进展
官方微信